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芽孢杆菌Cr23还原Cr~(6+)的初步研究

刘常宏  金梁  薛雅蓉  
【摘要】: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tion bacteria)是一类在土壤或水体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本实验采用摇瓶培养和还原率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一株采自海岸潮间带土壤的SRB芽孢杆菌还原Cr6+的效率及培养条件对其还原Cr6+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可在Cr6+浓度600 mg/L条件下正常生长,300 mg/L浓度下的生长最佳,Cr6+还原率高达75%。培养液中的碳源、氮源和pH对该菌株的Cr6+还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乙酸钠或柠檬酸钠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的还原效率最高;初步结果显示,菌株Cr23是一株环境适应性和Cr6+还原能力较强的SRB,具可应用于土壤或水体铬污染修复的潜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士艳;黄建新;乔海民;;砂岩型铀矿床硫酸盐还原菌与铀地球化学分布关系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4期
2 杨成;董群;;放线菌代谢物抑制脯酰氨内酞酶活性及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9年06期
3 孙泽宇;汪钊;陈东之;赵炎君;;利用微生物转氨基生产氨基丙醇过程中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6年02期
4 蔡昌凤;王玉莲;;陶粒微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J];非金属矿;2011年01期
5 王方;方迪;单红仙;赵阳国;张瑞昌;;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WF83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4期
6 高爱国;陈皓文;林学政;;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柱状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状况[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王修垣;毛桂震;;玉門油区油水中微生物区系的分布[J];微生物学报;1965年04期
8 李栋;吕人豪;;普通脱硫弧菌D-2氢化酶的提纯与性质[J];微生物学报;1990年04期
9 张介驰,田小光,于德,李守路,彭万林,庹莉,王成城;硫酸盐还原菌净化含铬电镀废水的中试研究[J];生物技术;1997年01期
10 杨建设;黄玉堂;吴楚施;蔡晓宜;;温度和pH对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影响[J];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1 高原;;硫酸盐还原菌及其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12 应珊红,王绍武,汪耀南,李中振;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187菌株的发酵条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13 赵海,李安明,万波,刘克鑫;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14 靖学芳;植物血凝素激活的LAK细胞激活培养条件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5 刘宏芳,黄茁,许立铭,郑家燊;不同种类硫酸盐还原菌的鉴定方法探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16 朱素兰,侯保荣,张经磊,马士德;微型生物与金属腐蚀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17 贡俊,张肇铭;微生物法去除二氧化硫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18 陈翠萍,梁如玉,陈强;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19 陈效,徐盈,张甲耀,惠阳,孙立苹;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20 孔淑琼;张宏涛;;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静态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敏;姚善泾;;不同的碳源培养条件下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代谢调控机理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赵晓芳;王艳娜;王贵禧;梁丽松;祝美云;;梨轮纹病菌产生致病物质的培养条件筛选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娟;陈渝;鲍金勇;黄东;;纳豆菌的功能、培养条件及其应用[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晓红;娄文勇;宗敏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菌株生长及其还原活性的影响[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刘长江;张春红;;微生物合成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石春芳;赵秀娟;胡继文;;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张蔚萍;胡庆华;杨琪勇;;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朱冬雪;唐克轩;张红宇;赵德刚;吕立堂;;喜树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条件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李萍萍;易玲;吴杰;郑新雄;鲁建忠;方志正;;SARS病毒NS-1株培养条件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易有金;尹华群;罗宽;邱德文;;激活蛋白菌株培养条件研究[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颖;硫酸盐还原菌与Fe~0协同处理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马保国;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物协同修复煤矸石污染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洪芬;涉海抗菌耐蚀性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万逸;硫酸盐还原菌的电化学快速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王华;硫酸盐还原菌对几种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福民;喷吹煤气高炉的炉料同化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湛雪辉;微生物絮凝剂MBFXH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友升;酵母拮抗菌的抑病效力、规模化培养及相关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刘晓萍;小鼠胚芽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新毅;雌激素对Aβ所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立;房地产评估中的还原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谷春涛;地衣芽孢杆菌TS-01培养条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贺小香;大白菜软腐病菌的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拮抗作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卞冬萍;灰树花液态发酵多糖富集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赵芯;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苏江;铁皮石斛液体悬浮培养生产多糖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李素清;胞外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白泽朴;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株筛选及其抑菌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9 郭霞;红豆草黑腐病菌毒素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10 宋卡魏;枯草芽孢杆菌B68发酵培养的优化及两种剂型的初步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退市风险最大的ST公司[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廖建国;日本研发新型预还原烧结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3 通讯员 王承鼎;科技创新带来新希望[N];湖北科技报;2007年
4 刘谠;收益还原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5 廖建国;减少高炉还原剂消耗量提高炉身效率[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6 林立恒;复合型粘合剂成分及用量对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7 tiger;扫描效果自己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8 张楠;中置镜头易于散热[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赵云;利用预还原矿的高炉炼铁生产[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廖建国;高炉大喷煤操作条件下低SiO_2烧结矿质量的评价[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