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李俊来:探路乳腺超声

王辉  
【摘要】: <正>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因对人体损伤极小、操作方便、图像清晰,且诊断迅速、准确性高,逐渐发展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诊断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诊断中,更是主要的影像学方法。在这个领域,解放军总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李俊来多年来立足超声检查技术,在科研中寻求临床突破,用创新技术指导医学实践,不愧为乳腺超声诊断新技术的先锋探路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今天的李俊来医师博学多思、拓新践行,在乳腺超声诊疗领域全国先进,只是这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泰山起于垒土"的长期积累。1964年李俊来出生于内蒙古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在艰苦的条件里他学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静;;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年01期
2 陈静;缪小佟;吕海云;;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6期
3 赵斌;王光彬;;重视MRI在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2期
4 邬江华;杨伟明;程晓明;孙素红;孔凡立;曾峰;陈秀英;陈霖;杨雁;;妇女乳腺普查5000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3期
5 高蓉;张平;;2980例乳腺普查结果临床浅析[J];临床医学;2010年04期
6 林瑜;;冷光透照乳腺疾病713例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张玉莲;丁晶晶;;青岛市工业区乳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5期
8 李海静;;36433例已婚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07期
9 苗华栋;深津博;;多排螺旋CT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年05期
10 罗志明;卢海燕;张宁;;妇女绝经前后体重指数与乳腺癌的关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年01期
11 叶村;魏玲丽;陈娜;;三算子数字式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12 芦德玲;刘红梅;何新生;;辽河油田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5期
13 黄玉林;;1986名妇女乳腺疾病调查报告[J];柳钢科技;1994年03期
14 ;红帆素,保护女性乳房[J];医药保健杂志;2009年19期
15 黄玉林;;1986名妇女乳腺疾病调查报告[J];工企医刊;1994年03期
16 张宁;罗志明;邓洁明;;妇女乳腺癌发病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2期
17 董燕;;6672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9期
18 蔡丰;白林;蔡能;;X线平片诊断乳腺癌常见漏诊和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年05期
19 欧阳军;;乳腺:女人的美丽与哀愁[J];养生月刊;2010年01期
20 黄绮文;;数字化DR钼靶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永红;冯云晓;马玉龙;毛学正;;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10000例乳腺疾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分析[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青萍;;乳腺疾病超声影像诊断研究进展及常见病变的诊断问题[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唐强;;乳腺钼靶在女性乳腺普查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戴弘季;闫晔;杨振华;汪培山;陈可欣;;基于社区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高凤霞;王越;;抚顺市乳腺癌普查(二)(4)[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金宗浩;党云文;;我国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勇;汤光宇;姚冀平;李伟;赵文荣;;乳腺癌MR诊断:结合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和MR动态增强参数评价[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显春;邓享梅;宋爽;杨英;王泽惠;颜贤惠;;举办乳腺癌病友联谊会的做法与体会[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秀英;于丽娟;张红霞;;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对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付在红;杨海涛;;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影像学分析(80例)[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山;乳腺癌新术式及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施俊义;部分耐药基因和蛋白在乳腺癌病例中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涛;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力及钾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家君;EGFR介导的c-erbB2反义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赵美蓉;抑癌基因产物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迎春;乳腺癌疾病特征分布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韩定芬;乳腺癌流行病学及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士群;乳腺癌的X线征象与免疫组化标记物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小琴;乳腺癌的超声与X线钼靶对比及联合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3 黄贵;CAD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坚;乳腺癌若干相关X线征象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5 乔江华;数字化钼靶诊断乳腺癌病理分型及有无腋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D];汕头大学;2008年
6 欧阳伟;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范秀丽;乳腺密度、血清瘦素水平等相关因素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徐中林;乳腺癌HIFU治疗后局部APC及活化分子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何本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柯红;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云峰特约记者 焦晓宁;陕西组建乳腺癌防治协作网[N];健康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玉祥;严防女性健康杀手——乳腺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吴刚;乳腺疾病:重在定期普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陈俊珺;呵护乳腺防癌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陈汉桥;乳腺癌早期诊断有新技术[N];健康报;2006年
6 哈医大四院 金鸥 刘宇;老翁惊现乳腺癌[N];保健时报;2007年
7 受访专家 广州市妇婴医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 马宏民 采写 本报记者 郭静;定期检查 远离乳腺疾患[N];广东科技报;2006年
8 主任医师 唐石初;乳腺疾病患者怎样选择影像检查[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张献怀;乳腺癌普查的五种手段[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如何应对乳腺癌[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