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城市通信光缆进行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
【摘要】: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有助于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能力.然而城市地区密集的建筑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利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云南省宾川县城区开展实验,以探索城市地区地震观测新方法.总长5.2 km的地下通信光缆被分成上千个传感单元(单元间隔为数米).光缆记录信号中可以识别出车辆运动、气枪震源、人工落锤等不同振动信号.利用从光缆记录的背景噪声,提取了面波信号,并获得了地表200 m以内的横波速度结构,这为工程场地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以上初步结果表明,城市地下通信光缆为城市精细结构探测、交通监测和地震预警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观测手段.
|
|
|
|
1 |
秦晶晶;酆少英;王宏伟;魏学强;;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深地震反射实验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八)——专题74: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循环、专题75: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与应用、专题76:新能源、科学深钻岩石物理与井中探测前沿[C];2019年 |
2 |
李海军;高斌;史颖;戴丽丽;胡宝京;;可解体气枪震源船[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
3 |
张云鹏;王宝善;王伟涛;;水位对大容量气枪震源信号的影响及其消除[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48: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专题4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C];2016年 |
4 |
陈颙;王宝善;;用气枪震源研究大陆浅部的地下结构及其变化[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48: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专题4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C];2016年 |
5 |
林建民;葛洪魁;王宝善;;浅水环境下气枪震源的激发特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刘善虎;张艺峰;姚道平;闫培;李军;陈惠芳;;移动式水库气枪震源系统在深部结构探测中的应用[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6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70:地球物理探测前沿技术[C];2017年 |
7 |
李孝宾;;水库气枪震源不同组合激发效率的对比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48: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专题4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C];2016年 |
8 |
贾定宇;刘子龙;王宇航;刘东明;;剪切波测井与微动勘探获取地下横波速度结构对比[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七十六: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七十七:岩石物理与井中探测前沿、专题七十八:井孔地球物理及深部钻测[C];2020年 |
9 |
周游;张广智;郝洪鉴;;基于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估算浊积岩储层横波速度[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五十二:现代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五十三:油藏地球物理、专题五十四:微地震与诱发地震监测与反演[C];2020年 |
10 |
杨小舟;罗银河;胥鸿睿;赵凯峰;;利用OBS数据研究太平洋中部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与径向各向异性结构[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一)—专题九十二: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C];2020年 |
11 |
李超;杨岩;何晓;陈浩;;井外溶洞体的偶极横波反射特征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77:井孔地球物理学及深部钻测、专题78:地球化学进展、专题79:地球深部碳循环、专题80: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C];2019年 |
12 |
陈忠恩;鲍学伟;田钢;杨文采;;背景噪声成像研究杭州西湖区域浅层横波速度结构[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56: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7: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C];2019年 |
13 |
周长江;夏江海;张鸿宇;庞景尹;柳亚;席超强;;短时密集台阵三维横波速度成像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的应用[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46: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7: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专题48:现代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C];2019年 |
14 |
王彬;葛洪魁;吴国华;苏有锦;王宝善;王伟涛;张启明;杨润海;李滔;李建春;陈颙;;云南宾川气枪震源发射台建设项目简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15 |
林琦;;基于岩石物理建模估算横波速度[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二)——地球物理与信息感知[C];2016年 |
16 |
吴淑玉;吴志强;周才凡;刘俊;何玉华;闫桂京;;黄海海域横波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17 |
胡起;陈小宏;李景叶;;一种针对有机页岩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18 |
孙振国;刘文超;赵成斌;辛胜军;;提高横波速度测量精度的方法[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19 |
楚泽涵;陈丰;刘祝萍;路保平;林耀民;;估算地层横波速度的新方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
20 |
季钟霖;彭希龄;熊舜华;魏勇作;;含油岩石纵、横波速度特征[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