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普莫雍错19 cal ka BP以来高分辨率环境记录
【摘要】:利用西藏南部普莫雍错深水湖区获取的3.8m长湖芯,对湖芯中25个样品的植物碎屑进行筛选和有机碳同位素测定,在确定植物来源的前提下进行了14C测定,结合表层样品的过剩210Pb衰变计算的沉积速率对整个湖芯的14C测年及其碳库效应进行了系统校正,结果显示该湖芯完整地覆盖了19calkaBP以来的时间尺度.通过对湖芯TOC,IC,粒度和孢粉的分析,发现该湖在16.2calkaBP之前为一个水深较浅的湖泊,尽管温度升高导致冰川开始融化,湖区环境仍然具有冷干的特征;16.2~11.8calkaBP,沉积环境剧烈而频繁的波动,14.2和11.8calkaBP左右的2次冷事件可能是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11.8calkaBP之后,已经形成了现今状态的深水湖泊,冰川融水的补给使得湖泊水温较低,受到湖泊水体影响的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对温暖条件的响应并不明显.通过普莫雍错湖与西藏南部相同时代的不同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比较,发现末次冰消期开始的气候转暖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影响更加显著,反映了西南季风自冰消期以后逐渐加强、向高原内部推移的过程,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对冷事件的响应更加明显.全新世以来,西南季风对整个西藏南部区域发挥着控制性影响.
|
|
|
|
1 |
刘训,傅德荣,姚培毅;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
2 |
戴橦谟
,洪阿实;Ar~(40)/Ar~(39)计时及西藏南部喜马拉雅期几个黑云母年龄的测定[J];地球化学;1982年01期 |
3 |
刘宝珺;余光明;王成善;兰伯龙;;西藏南部聂拉木县侏罗纪水成岩脉的发现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1982年03期 |
4 |
王成善,李祥辉,万晓樵;关于“对‘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一文的商榷”的回复[J];地质论评;2002年02期 |
5 |
黄思静,石和,张萌,武文慧,沈立成,黄成刚;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厚壳蛤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6 |
刘登忠;应用卫星图像分析西藏高原挽近地堑系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7 |
王瑜,李齐,万景林,李大明;西藏南部地区南北向构造的形成及动力学探讨[J];地震地质;2000年S1期 |
8 |
钟石兰,周志澄,H.WILLEMS,章炳高,祝幼华;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9 |
付伟;周永章;杨志军;聂凤军;何俊国;李文;;西藏南部硅质岩的特征及相关问题探讨[J];地质通报;2007年04期 |
10 |
夏斌;徐力峰;张玉泉;邓雄业;李建峰;韦振权;王彦斌;;西藏南部谢通门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2期 |
11 |
陈奋宁;徐亚东;江尚松;周修高;;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沃马组介形虫动物群[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2 |
吴浩若;;西藏南部和地中海西部白垩纪中期放射虫化石的对比[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
13 |
高恩源;西藏南部地震波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其结果[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1年02期 |
14 |
王东安;西藏南部白朗—吉定一带深海蛇绿质沉积岩系[J];岩石学报;1986年03期 |
15 |
邹光富;毛琼;陈永明;饶荣标;;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J];地质论评;2006年03期 |
16 |
何俊国;周永章;聂凤军;杨志军;张澄博;付伟;;西藏南部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年01期 |
17 |
李亚林;王成善;胡修棉;M.Bak;王进军;陈蕾;李祥辉;;西藏南部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对特提斯闭合时间的约束[J];科学通报;2007年12期 |
18 |
吕新苗;朱立平;NISHIMURA Mitsugu;MORITA Yoshimune;WATANABE Takahiro;NAKAMURA Toshio;汪勇;;西藏南部普莫雍错19 cal ka BP以来高分辨率环境记录[J];科学通报;2011年24期 |
19 |
郭增建;8级大震的预测研究讨论[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
20 |
廖志杰;张振国;;西藏南部地热[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