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450m以浅水层内潮和近惯性运动研究
【摘要】:通过对2000年8~11月南海北部海区2个半月的ADCP流速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内潮和风生近惯性内波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和内潮均以M_2,K_1,O_1和P_1为主,这四个分潮正压潮流振幅分别为7.8,7.0,5.4和3.5cm·s~(-1);内潮的潮流振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化,M_2,K_1和O_1频率内潮的振幅在温跃层处均可以达到12~15cm·s~(-1),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振幅减小.近惯性运动对于正压流动的贡献很小,振幅不到1cm·s~(-1),但是斜压的近惯性流动的振幅可以达到5cm·s~(-1).从提取的内潮和近惯性内波的潮流椭圆的长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着深度的分布可以看出,内潮能量由深海向海表传播;而近惯性内波的能量由海表传向深海.
|
|
|
|
1 |
王刚;乔方利;侯一筠;林敏;;有限深海洋中内潮生成的亚临界问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2 |
杨学祥;;潮汐天文周期与全球气候变化[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3 |
修日晨;;潮汐、潮流预报方法[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
4 |
梁鑫峰;张效谦;;利用高度计资料估计内潮能通量的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5 |
俎婷婷;郭心顺;鲍献文;林霄沛;;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汐和潮余流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
6 |
高秀敏;王永刚;魏泽勋;方国洪;王新怡;;印尼海潮波伴随同化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7 |
易帆;刘仁强;;极区夏季中间层潮汐和平均风的短期变化[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
8 |
潘爱军;靖春生;郭小钢;李立;;2006年冬季闽浙沿岸水—黑潮水锋面摆动观测及机制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9 |
蔡小秋;杨明;;为什么低纬海区会出现全日潮[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
10 |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赤潮发生的关键物理过程[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