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南海北部450m以浅水层内潮和近惯性运动研究

张效谦  梁鑫峰  田纪伟  
【摘要】:通过对2000年8~11月南海北部海区2个半月的ADCP流速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内潮和风生近惯性内波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和内潮均以M_2,K_1,O_1和P_1为主,这四个分潮正压潮流振幅分别为7.8,7.0,5.4和3.5cm·s~(-1);内潮的潮流振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化,M_2,K_1和O_1频率内潮的振幅在温跃层处均可以达到12~15cm·s~(-1),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振幅减小.近惯性运动对于正压流动的贡献很小,振幅不到1cm·s~(-1),但是斜压的近惯性流动的振幅可以达到5cm·s~(-1).从提取的内潮和近惯性内波的潮流椭圆的长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着深度的分布可以看出,内潮能量由深海向海表传播;而近惯性内波的能量由海表传向深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希彬;孙晓燕;王世福;叶风娟;李玉杰;李秀艳;;天津近海潮汐特征分析(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01期
2 陈金瑞;陈学恩;于华明;闫运伟;单士亮;赵健;;胶州湾潮汐潮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2期
3 郑杰;;5612号台风增水过程的两种数值模拟方法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9期
4 顾品强;;咸潮的形成与气象有哪些关系[J];生命与灾害;2011年06期
5 刘斌;;海浪发电设备的开发应用[J];电工文摘;2010年04期
6 莫俊超;张海生;薛斌;刘小涯;张海娜;;多介质模型在海湾突发性有机污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4期
7 蔡树群;何建玲;谢皆烁;;近10年来南海孤立内波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乔方利;侯一筠;林敏;;有限深海洋中内潮生成的亚临界问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杨学祥;;潮汐天文周期与全球气候变化[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修日晨;;潮汐、潮流预报方法[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4 梁鑫峰;张效谦;;利用高度计资料估计内潮能通量的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俎婷婷;郭心顺;鲍献文;林霄沛;;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汐和潮余流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高秀敏;王永刚;魏泽勋;方国洪;王新怡;;印尼海潮波伴随同化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易帆;刘仁强;;极区夏季中间层潮汐和平均风的短期变化[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潘爱军;靖春生;郭小钢;李立;;2006年冬季闽浙沿岸水—黑潮水锋面摆动观测及机制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蔡小秋;杨明;;为什么低纬海区会出现全日潮[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赤潮发生的关键物理过程[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杰;南海北部内潮的三维模拟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苗春葆;三维等密度坐标数值模型的建立以及南海内潮的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戴德君;若干地形下内波传播及内潮生成问题的理论解[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司广成;南海北部内潮与内孤立波特征的研究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陈海波;一个等密度坐标内潮伴随同化模型的数值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廖光洪;南海北部内潮与非线性内波: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韩桂军;伴随法在潮汐和海温数值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8 吕咸青;海洋数值建模中伴随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9 吴自库;南海内潮三维数值同化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刘伟;厄尔尼诺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鲁燕;HAMSOM模式在东海内潮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欢;吕宋海峡M_2内潮生成与传播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梁广建;南海潮汐数值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姚晓萍;基于HAMSOM模式的夏威夷海域M_2内潮能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张效谦;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内波与混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程殿忠;东中国海潮汐和环流的数值模拟[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9年
7 郭清平;天津市滨海近岸流浪潮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朱学明;中国近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夏波;风暴潮过程中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薛允传;山东半岛月湖潮汐汊道沉积物输运与堆积[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附中 何璇;潮汐的馈赠[N];文汇报;2011年
2 邹和平;潮汐预报的作用[N];中国海洋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青滨;在潮汐潮流预报领域开拓[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钱秀丽;我国加紧核定基准潮位[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记者 赵晖;三维技术带我们感受海洋世界[N];天津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明春 通讯员 温连杰;北海预报中心服务国际帆船赛受好评[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徐海李洁尉;大洋热盐环流理论获得新突破[N];中国海洋报;2008年
8 记者 陆建銮赖伟行;黑格比当黑:水位高点+风暴潮[N];广州日报;2008年
9 朱冰;我国首次岸基GNSS—R海洋遥感实验成功实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张秋旭;海洋——人类未来的能源库[N];辽宁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