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致病作用位点
【摘要】:现已发现的玉米小斑病C小种523菌株对玉米C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材料的致病性比正常胞质材料严重.为了研究这种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利用0.3%小斑病毒素处理正常胞质(N)和C细胞质材料线粒体,然后令线粒体进行体外翻译,发现离体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都未受到影响,表明毒素没有改变N,C胞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也未直接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将玉米叶片浸泡于0.3%的毒素溶液中处理,在不同处理时间测定溶液电导率,发现玉米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很快发生变化.用 0.05%毒素处理叶片后测定溶液电导率,发现C胞质材料叶片细胞对毒素较N和ES敏感.结果表明,毒素的作用位点在细胞质膜上而不在线粒体膜上
【相似文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