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物的研究
【摘要】:正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在菲律宾海西部所采集的3个柱状样品(WP1,WP2和WP40孔)中发现了黄色沉积层,其外貌酷似中国的黄土地沉积.WP1孔(13°47.l’N,125°34.4’E,水深2208m,柱样长225cm),位于菲律宾海沟东侧,西距吕宋岛600km,WP2孔(6°20.1’N,126°26.7’E,水深1580m柱样长195cm)和WP40孔(6°51.2’N,126°37.63’E,水深2540m,
|
|
|
|
1 |
赵强,王乃昂,程弘毅,谌永生,郭剑英;青土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干旱区地理;2003年01期 |
2 |
孟庆勇;李安春;李铁刚;赵京涛;蒋富清;周晓静;;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其古环境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8期 |
3 |
石学法,陈丽蓉,马建国,柴之芳;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学报;1996年03期 |
4 |
石学法,陈丽蓉;西菲律宾海晚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与湖沼;1995年02期 |
5 |
吴学忠;;平潭岛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6 |
佟再三;阿干镇煤田中侏罗统下部砂体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7 |
郑本兴;;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环境及其变化[J];第四纪研究;1990年02期 |
8 |
刘会平;长江流域第四纪孢粉植物群与古环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9 |
;后记[J];第四纪研究;1997年04期 |
10 |
王冠民,钟建华,马在平;湖泊纹层的同生化学变化对古环境恢复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11 |
石丰登;程振波;石学法;吴永华;李小艳;刘东生;鞠小华;;东海北部陆架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
12 |
赵敏;戴雪荣;师育新;畅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硬粘土及其成因[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1期 |
13 |
潘美慧;宋春晖;李吉均;张军;张平;惠争闯;;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土壤学报;2009年04期 |
14 |
陈佩英;贵州省梵净山九龙池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与古环境[J];贵州地质;1989年02期 |
15 |
雷作淇;;从孢粉学论证东海盆地下第三系的存在[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2期 |
16 |
黄赐璇,张青松;昆仑山北坡晚新生代含植物化石石灰华的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J];地理学报;1991年03期 |
17 |
叶晓荣;;山西薛关古遗址的岩土样品分析研究[J];西北地质;1993年Z1期 |
18 |
叶连俊,范璞,马宝林,黄第藩,程克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古环境与成矿[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
19 |
吴汉宁,岳乐平;风成沉积物磁组构与中国黄土区第四纪风向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
20 |
庞奖励;黄土高原稳定同位素与古环境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