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阿克莫木背斜克孜洛依组沉积特征

李红进  郑秋枫  陈延哲  
【摘要】:通过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和镜下分析认为,喀什北阿克莫木背斜克孜洛依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湖泊相识别出了滨浅湖亚相,进一步划分出三个微相,辫状河三角洲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两个亚相,进一步可以划分为七个微相。查明了克孜洛依组岩性组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良好的储集层,垂向上多期叠置,横向上迁移频繁,连续性较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墨西哥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上的应用(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7年05期
2 王正瑛 ,孙玉娴;川西北上三迭统下部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及其与藻和其它生物群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3 林兵;湘中大乘山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沉积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周书欣;;我国碎屑岩沉积相的研究动向(节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1期
5 潘良云,张芳荣;赣州盆地西部岩石地层划分、沉积相及盆地发展演化[J];江西地质;1996年01期
6 姚军辉,游秀玲,张绪建,邹红,马新玉;油藏描述中的建模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01期
7 王建华,郑卓,吴超羽;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朱同兴;尹福光;蒲心纯;苟汉成;周明辉;张贵权;;楚雄盆地下侏罗统磨拉石楔沉积与含油性研究[J];岩相古地理;1997年02期
9 何建军,黄德济,贺振华;利用地震波场主振幅参数划分沉积相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1999年04期
10 林文姣,陈北岳;湖北黄石沈家营地区下侏罗统武昌组下段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年03期
11 谢占安,赵岩;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G29区块的应用及效果[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4期
12 夏勇;康锐;杨友运;;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13 刘蜀敏;唐雪萍;马波;李小玲;;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河道识别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14 陈新军;蔡希源;徐旭辉;朱建辉;唐大卿;;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特征[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15 管英柱;王允诚;李斌;杨波;;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的分类方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6 高艳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电学性质在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7 卓弘春;林春明;李艳丽;冯志强;张顺;赵波;;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1期
18 张艳红;张洪国;;濮城油田西区沙河街组二段上2+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19 ;《沉积岩与沉积相》被评为2007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J];石油教育;2007年06期
20 刘德智;张春生;任利剑;赵逸清;;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随继;;据岩相转换优势度的沉积相判别和古地貌恢复——以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第三系为例[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2 王雅峰;王革;杨辉;;应用三维可视透视技术进行临江地区扶杨油层沉积相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金振奎;张响响;邹元荣;王邵华;明海慧;周新科;;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赵梅;;黄海中部海岸末次冰盛期第一硬质粘土层的粒度分维特征及其环境意义[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刘瑞林;华运隆;何千里;金振武;;序神经网络直接识别沉积相[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张金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贾进华;;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曾德铭;王兴志;宋章强;;川西北地区雷口坡组沉积相及其对储层的影响[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德祖;;华亭矿区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玉乐;泰康——西超地区沉积相研究及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刘云田;柴西第三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3 胡志方;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赵东升;柴达木盆地西南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体系及有利砂体预测[D];西北大学;2006年
5 侯献华;黑龙江东部汤原断陷石油地质特征与远景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6 廖林;西昆仑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尚林;藏北羌塘盆地仓来拉地区地层特征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郑秀娟;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王国光;惠民凹陷西部古近系沙三段物源特征与沉积体系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王勇;靖边气田沉积特征及其成藏规律[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娜;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沉积相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书峰;临南洼陷沙四上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杨仁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曾德铭;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韩丹;库车西部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物源体系、沉积相与储层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汪伶俐;红连—胜北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及白垩系储层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运所;陕北富县探区长3段储层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文敬;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纪沉积演化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地质条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展文宁;基于增量学习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姜琳;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盆地烃源岩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澜;沉积盆地和沉积相[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黄寰;刘宝珺和他的科学世界[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姜斯雄 本报通讯员 杨根锁 迟续;为了心中的“宝藏图”[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通讯员 姜浩然 贺金丽 吕颖;华北同口不再“休眠”加速上产[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王家华;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记者 张勇林;西南油气田发展呈现四亮点[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周亚光;西部油气勘探理论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江其勤;川东北地层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通讯员 朱立英 李雪梅;拓宽千米油层新视野[N];大庆日报;2008年
10 陈国章 钟锋运;踏遍青山抒壮志 造福壮乡写春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