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作用
【摘要】: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原籍菌群,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并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调节治疗。观察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进行灌胃。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培养主要菌群变化。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进行菌群的治疗性调节,口服6周后,检测被检菌群的数量。结果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的小鼠盲肠体积均有所增大,模型组的优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通过口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可以适当的恢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衡模型,模拟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机能环境,通过外源性的补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调节和修复作用。
|
|
|
|
1 |
张天鸿;益生菌产品活菌数与保健效果关系之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4期 |
2 |
石晶红;;双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J];河套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3 |
高巍,孟庆翔,肖训军,夏兆刚;生长猪胃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分布规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4 |
陈廷涛;谭强来;万翠香;徐锋;叶若松;魏华;曾明;;益生菌DGGE Marker的制备及验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10期 |
5 |
尚楠;刘丽莎;旭日花;武瑞赟;;双歧杆菌RH菌株不同处理物修复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年23期 |
6 |
吕密凯,陈燕芹,马淑霞,杨景云;灭活的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生理菌群的调整[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3期 |
7 |
马向前,周德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一种简便快速计数法[J];微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
8 |
梁庆红,王倩,张琳,张亚超,王沛,周志广;双歧杆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9 |
郝秀春;李丽秋;张晓波;王春敏;杨景云;杨利敏;;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调大鼠血清NO及NOS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
10 |
刘兰,曹郁生,黄筱萍;双歧杆菌选择计数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4期 |
11 |
周琦芸;;嗜酸乳杆菌的自白[J];中老年保健;2006年12期 |
12 |
张灼阳;刘畅;郭晓奎;;乳酸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
13 |
江晓,陈晓蔚,贾力敏,曾理,丁洁,李元莉,江汉湖,董明盛;混合制剂中快速计数双歧杆菌鉴别培养基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3期 |
14 |
谢喆;;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前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5期 |
15 |
樊蕴秀;张敏;蒋曙光;;牛粪中双歧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
16 |
王文梅;许丽;王秋菊;;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作用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
17 |
陈葙南;;双歧杆菌的生理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
18 |
张董燕;季海峰;王四新;刘辉;王雅民;;猪肠道乳酸菌的微生态学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0年10期 |
19 |
惠丰立,魏明卉;乳酸菌与人类健康[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2年04期 |
20 |
林雪彦;牛钟相;;动物消化道乳酸菌粘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