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作用

伍静  苏春萍  王显超  杨静谊  贺超  李维国  
【摘要】: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原籍菌群,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并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调节治疗。观察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进行灌胃。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培养主要菌群变化。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进行菌群的治疗性调节,口服6周后,检测被检菌群的数量。结果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的小鼠盲肠体积均有所增大,模型组的优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通过口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可以适当的恢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衡模型,模拟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机能环境,通过外源性的补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调节和修复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天鸿;益生菌产品活菌数与保健效果关系之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4期
2 石晶红;;双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J];河套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高巍,孟庆翔,肖训军,夏兆刚;生长猪胃肠道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分布规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陈廷涛;谭强来;万翠香;徐锋;叶若松;魏华;曾明;;益生菌DGGE Marker的制备及验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10期
5 尚楠;刘丽莎;旭日花;武瑞赟;;双歧杆菌RH菌株不同处理物修复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0年23期
6 吕密凯,陈燕芹,马淑霞,杨景云;灭活的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生理菌群的调整[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3期
7 马向前,周德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一种简便快速计数法[J];微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8 梁庆红,王倩,张琳,张亚超,王沛,周志广;双歧杆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郝秀春;李丽秋;张晓波;王春敏;杨景云;杨利敏;;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调大鼠血清NO及NOS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刘兰,曹郁生,黄筱萍;双歧杆菌选择计数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4期
11 周琦芸;;嗜酸乳杆菌的自白[J];中老年保健;2006年12期
12 张灼阳;刘畅;郭晓奎;;乳酸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13 江晓,陈晓蔚,贾力敏,曾理,丁洁,李元莉,江汉湖,董明盛;混合制剂中快速计数双歧杆菌鉴别培养基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3期
14 谢喆;;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前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5期
15 樊蕴秀;张敏;蒋曙光;;牛粪中双歧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16 王文梅;许丽;王秋菊;;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作用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17 陈葙南;;双歧杆菌的生理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18 张董燕;季海峰;王四新;刘辉;王雅民;;猪肠道乳酸菌的微生态学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0年10期
19 惠丰立,魏明卉;乳酸菌与人类健康[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2年04期
20 林雪彦;牛钟相;;动物消化道乳酸菌粘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长庆;晁福寰;;双歧杆菌的生物学功效及其保健作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庄志发;冯紫慧;;酪酸菌活菌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斯大勇;张日俊;;乳酸菌粘附的机制、特点、生物学作用[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欧阳清波;潘伟好;李平兰;贾玉春;;淡水鱼虾及猪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性检测[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5 程茜;聂晶;;双歧杆菌及其WPG对脐血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6 袁静;王恒梁;黄留玉;;双歧杆菌体内体外的比较蛋白质组和比较转录组学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吴冰冰;杨毅;王卫平;;肠道双歧杆菌对婴儿Th1/Th2平衡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8 褚巧芳;张德纯;;双歧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现状与展望[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9 王晓谊;庄绪亮;齐鸿雁;张洪勋;;PCR-DGGE方法检测不同微生态制剂——益生素样品中乳酸菌的群落组成[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程茜;熊菲;;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双歧杆菌的作用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玲;两种肠道疾病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魏华;不同外源扰动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林雪彦;鸡消化道乳酸杆菌的黏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青青;耐氧性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孟祥晨;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王荫榆;有关乳酸菌质粒和表达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庞秀华;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10-22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及抗生素5012-Ⅳ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和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8 朱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上皮细胞和乳酸菌相互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顾瑞霞;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10 王国兴;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娟;猪粪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方法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2 谢彩虹;嗜酸乳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王黎光;鸡源益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莉滟;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黎永学;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张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鉴定双岐杆菌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张火云;枸杞及其它中药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增殖和发酵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谢成彬;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佐剂效应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静;产1,3-丙二醇的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赵胜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地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董良 董少广;话说细菌与人类[N];光明日报;2007年
3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 采访整理;微生物是地球的原住民[N];保健时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奇云;蚂蚁利用抗生素胜过人类[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记者 操秀英刘霞;太空微生物有助研制出强力抗生素[N];科技日报;2007年
6 海空;病原体的“抵抗”行为[N];保健时报;2006年
7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8 中国科学院 金锋 吉顺 胡旭;美妙的共生[N];健康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春梅;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N];三峡日报;2008年
10 徐铮奎;等待“催熟”的益生菌[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