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与海泡石矿成因关系探讨
【摘要】:根据对华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内菊花石假象的成因研究 ,结合对该组内燧石结核、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海泡石形成时代关系的观察 ,认为华南地区栖霞组内的海泡石形成于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 ,与该组内燧石结核和菊花石假象内的正延性玉髓同期形成。其成因既与高盐度的沉积环境或高盐度的成岩环境条件无关 ,也与热液活动无关。
|
|
|
|
1 |
颜佳新,夏琼霞,E H Carlson;华南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正延性玉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
2 |
颜佳新;;论华南栖霞组中的菊花石[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2年01期 |
3 |
颜佳新,伍明;华南二叠系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
4 |
石新,王兴志,张帆,李耀刚,杨跃明,朱永刚;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5 |
齐敦伦,陈华成;安徽巢县地区栖霞组的床板珊瑚化石分带[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4期 |
6 |
徐自强;论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J];地层学杂志;1995年04期 |
7 |
胡世忠;江西修水Cryptospirifer的发现及其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3年02期 |
8 |
林楚生;;福建下二叠统栖霞组特征及沉积地理环境探讨[J];福建地质;1983年04期 |
9 |
李双应,岳书仓;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
10 |
张家志;张文;;出淤泥而不染——石中奇葩菊花石之科学观[J];宝藏;2010年03期 |
11 |
杨孟达;七星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微相特征及沉积模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2 |
苑金生;;永不凋谢的石菊花[J];石材;2008年10期 |
13 |
洪祖寅;蒋家聪;刘庆平;;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J];福建地质;1986年04期 |
14 |
方宗杰
,周志澄
,林敏基;对“云南发现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一文的讨论[J];地层学杂志;1991年03期 |
15 |
颜佳新;徐四平;李方林;;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6期 |
16 |
袁浩;尹富平;杨巍;张廷山;;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分布与成因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
17 |
颜佳新;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4年04期 |
18 |
梁美霞;;栖霞组灰岩上覆特殊地层成因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1期 |
19 |
马志鑫;李波;颜佳新;薛武强;;四川广元中二叠统栖霞组似球粒灰岩微相特征及沉积学意义[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
20 |
杨万容,江纳言,屈永隆,冯之尧;浙江长兴栖霞组生物灰岩及其含油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