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电磁法找油气(测井)

【摘要】: <正> 应用复电阻率测量勘探石油 (Exploration for petroleum using complex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Donald D.Snyder,Roger W.Kolvoord,(G—119) 在遍布整个美国西部一些省的油田上的复电阻率测量证实有与油气藏密切相关的大的(0.1赫时为30-100毫弧度相移)复电阻率异常存在。本文提供了在不同油省的几个油田上完成的复电阻率测量结果。在一个例子中,将给出频率覆盖3(1/2)个级的次的宽带复电阻率测量结果和用“电瞬变”设备完成结果。这些资料与可靠的地质资料一起证实在许多油田上有浸染的金属硫化物存在,主要的硫化物是黄铁矿,大小常常小于50微米。这种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春华;;塔木察格盆地XXⅡ区块烃源岩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2 胡斌;付山岭;;内生矿床与油气藏形成过程对比研究[J];西北地质;2011年02期
3 谈玉明;程秀申;陈书平;何锋;;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群及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4 刘春晓;张晓花;;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古地温与油气生成的关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段中钰;庞宏;蒲青山;马永琴;;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J];科技导报;2011年23期
6 柳波;黄志龙;王玫玫;张建波;陈建琪;;吐哈盆地胜北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杨海长;梁建设;胡望水;;乌石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地表油气化探烃类异常的特征[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9 杨喜锋;;乾227区块地质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10 王平;邹德江;武新民;;缅甸伊洛瓦底盆地油气地质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11 金之钧;;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油气藏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12 周庆凡;张亚雄;;油气资源量含义和评价思路的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13 翟晓先;;塔里木盆地塔河特大型油气田勘探实践与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4期
14 郑桂英;;汤原断陷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15 仝志刚;贺清;赵志刚;杨树春;郝建荣;;从油气赋存状态分析油气充注能力——以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油气田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03期
16 蒋鑫;刘启国;苑珊珊;;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对气井产能影响[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17 张水昌;朱光有;杨海军;苏劲;杨德彬;朱永峰;张斌;崔洁;;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油气相态及其成因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18 张家青;;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南部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7期
19 欧成华;张道伟;陈世加;路俊刚;;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中深层油气成藏条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0 陆大卫;;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中国测井技术发展对策研究[J];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业培;金文丽;;依据重力负效应探测油气藏的可能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王君恒;;油气藏自然电位法勘探技术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4 姜洪训;冯兵;;利用自然电位法直接探测油气藏[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魏嘉;;油气藏物性参数的地震预测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斌;孟自芳;李相博;卢鸿选;郑民;;鄂尔多斯盆地油-气-铀共存及分布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绍红;王尚旭;撒利伟;;夹层与薄互层油气藏岩石地球物理特性储层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焦灵秀;刘元龙;;微重力勘查油气藏的可能性探讨[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9 韩其玉;王耀辉;刘仲一;;孔隙介质AVO反演初步探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黄品高;林其伟;;信息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油气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豪睿;铬渣污染场地复电阻率法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沈华;贝尔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程军蕊;塔河油田奥陶系地下流体特征与油气藏形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刚强;商河油田南部沙二段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赵广茂;带地形的复电阻率2.5维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马晓鸣;高邮凹陷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张辉;复电阻率三维电磁场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何展翔;圈定油气藏边界的井地电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磁偶源复电阻率三维电磁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尚晓;起伏地形条件下2.5维CR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3 王再锋;磁性参数直接指示地下油气藏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王亮;考虑电磁耦合效应的频谱激电三维正演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辜志刚;复电阻率测井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邓已寻;白音查干凹陷构造解析与油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姜均伟;川中上三叠统香溪群岩性气藏形成条件与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王美艳;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与油气藏关系[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赵楠;人工源电磁法复电阻率2.5维正演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杨晓辉;徐家围子断陷地层水地化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连续型油气藏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宫畅;连续型油气资源成勘探开发热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刘军 杨明;辽河深层潜山勘探展现辽阔前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王建宠;预探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油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天然气有望入粤[N];青海日报;2008年
6 晨澜;“窥视”地下的“窗口”[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龚畅;油气藏的“放大器”——细菌异常[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周宏;油气成藏期的分析与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记者 赵士振;胜利油田东西两线“囤口粮”[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龚畅;油气勘探方法的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