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风洞气动热试验外推关联参数初步研究

李明  廖俊必  曾学军  祝智伟  张扣立  
【摘要】:介绍了Φ0.3m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与Φ2m激波风洞的试验设备、测试仪器、试验模型和气动热推导方法。在马赫数M=10的试验条件下,通过流态划分参数、粘性干扰系数、总焓与壁面焓差、激波前后的密度比、壁面温度等关联参数,对高超声速带翼飞行器迎风中心线热流外推到实际飞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贤虎;徐行;张志刚;陈宗恒;;XXG-T型海底地温梯度探测系统的研发及技术特点[J];南海地质研究;2007年00期
2 周普志;高金耀;;东海地区地热场综述[J];海洋学研究;2006年01期
3 李官保;刘保华;;海底热流原位测量技术研究[J];海洋技术;2006年02期
4 徐行;施小斌;罗贤虎;刘方兰;郭兴伟;沙志斌;杨小秋;;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4期
5 徐行,罗贤虎,肖波;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及其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5年01期
6 徐行,陆敬安,罗贤虎,耿雪樵,张志刚;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7 李官保,裴彦良,刘保华;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8 郭彤楼,李国雄,曾庆立;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热史恢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地质科学;2005年04期
9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10 熊熊,许厚泽,滕吉文;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岩石层力学背景探讨[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鹏;;阿波罗月球热流测量的意外收获:地球气候变化信息[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徐多;谷笳华;吴松;;用于瞬态热流测量的薄膜热电偶的研制与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金庆焕;;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简况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小蕾;何显中;汪思国;;红外技术在低速风洞中的转捩测量[A];流动显示’2002第五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石耀霖;葛社民;;巴巴多斯俯冲带增生复合体的热演化[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栾锡武;喻普之;;我国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海底热流测量及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金旭;江原幸雄;许惠平;;满洲里和大兴安岭多宝山地区大地热流测量[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卢造勋;;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石耀霖;王其允;;俯冲带增生棱柱体中水热效应概算[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李德禄;康文华;;水热对流系统中的温度测量与热流测量问题[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露;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网络服务功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超;微型薄膜瞬态热流计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朱涛;高焓自由活塞激波风洞试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杨素君;微型瞬态薄膜热流计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叶晓楠;创新,一个地热学家的毕生追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