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数值模拟模型尺度与来流条件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金亮  柳军  罗世彬  王振国  
【摘要】:采用商业计算软件CFD-Fastran,数值模拟了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在真实飞行以及风洞实验来流条件下的流场,通过对壁面压力与摩擦力进行积分,得到全机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以及俯仰力矩系数。对不同来流条件以及模型缩比尺度的气动数据相关性进行研究,其中风洞来流条件的马赫数与静压与真实飞行条件相同,但总焓以及模型尺度不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风洞来流条件以及模型缩比尺度对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的影响,表明发动机内流道摩阻系数计算结果的不同是发动机通流状态下全尺寸模型与缩比模型的阻力系数不同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风洞实验数据的修正提供了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战培国;;法国S4高超声速风洞适应性改造[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1期
2 张福香,王际敏;高超声速风洞引射器阀门系统的微机控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4年01期
3 ;中国军事文摘[J];现代军事;1997年05期
4 徐翔;程克明;王志坚;徐筠;;南航Φ0.5m高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英文)[J];实验流体力学;2009年04期
5 贾区耀;杨益农;陈农;;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动态气动相关中的雷诺数影响[J];实验流体力学;2007年04期
6 周勇为;易仕和;陈植;陆小革;葛勇;;M6高超声速静风洞的气动设计和结构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王玉花;孙良;郑粤蓉;;高超声速风洞大轴向力中温天平的研制[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1期
8 陈河梧;;飞船返回舱高超声速气动特性的风洞实验分析[J];航天器工程;2008年05期
9 童华;刘振侠;;串联式超声速环形引射器的设计与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10 贾区耀;;天空飞行与地面风洞实验动态气动相关性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4期
11 吴继飞;王元靖;罗新福;钱丰学;;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技术[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3期
12 陈河梧;超声速高超声速风洞测力数据衔接性的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13 ;《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分类总目次[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4期
14 李明;廖俊必;曾学军;祝智伟;张扣立;;风洞气动热试验外推关联参数初步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15 ;《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分类总目次[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4期
16 赵忠良,任斌,黄叙辉,余立;逃逸飞行器模型高超声速风洞自由翻滚动导数试验技术[J];航空学报;2000年06期
17 战培国;赵昕;;风洞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18 王志坚;伍贻兆;徐翔;王江峰;徐筠;;冷/热喷流对飞行器气动特性干扰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9 程万;罗喜胜;杨基明;;燃烧加热风洞中水蒸气相变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20 周勇为;易仕和;;高超声速静风洞特点和发展概述[J];实验力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河激;潘文霞;吴承康;;高超声速风洞用蓄热式加热器[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2 黄炳修;贾英胜;孙勇堂;王铁进;;高超音速风洞轴对称喷管设计方法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姜宗林;罗长童;刘云峰;;高超声速风洞实验数据多空间相关理论与关联方法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4 陈小庆;侯中喜;许少华;刘建霞;;乘波构型实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武兵;沈清;庄逢甘;;圆锥可压缩边界层流动国内最新研究进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邓和平;曾来荣;童泽润;刘伟雄;;总温热电偶在高温试验气流测量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焦安昌;钮颂镛;;钱学森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程万;罗喜胜;杨基明;;水蒸气凝结对燃烧加热风洞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赖小平;Φ1米高超声速风洞加热器试验电源及温控系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张孙;类X-43A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特性及其全流道流动特征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赵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内流道流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林胜;高超声速轴对称飞行器气动力特性及其全流道流动特征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赵金山;流场/结构耦合传热算法在高超声速风洞结构传热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0年
6 赵小运;板片蓄热式加热器设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特约记者 刘军 兰小红;创新成为提升科研能力“金钥匙”[N];大众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