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0区奇奇核超形变带顺排涌动量的相加性
【摘要】:利用推转玻尔-莫特森模型指定的能级自旋,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l和196Bi超形变带的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194Tl的6条超形变带中,有4条满足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规则,而196Bi的超形变带不满足这个规则.
|
|
|
|
1 |
吴崇试,周治宁;A≈190区超形变带自旋指定的再讨论(Ⅲ)奇奇核[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12期 |
2 |
吴崇试;奇奇核超形变带的△I=1颤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年01期 |
3 |
吴崇试,周治宁,李松;A~190区超形变带的△Ⅰ=4分岔[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11期 |
4 |
许甫荣,胡济民,郑春开;原子核的振动与转动模型(Ⅲ)A~190区超形变带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6期 |
5 |
郭建友,陈永静,徐辅新;转动谱的若干理论及其对超形变带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1年02期 |
6 |
刘祖华,杨春祥;~(86)Zr及稀土区三轴超形变带自旋值的评估[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8年00期 |
7 |
吴崇试,李中华;A≈190区超形变带自旋指定的再讨论(Ⅱ)奇A核[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8期 |
8 |
李明亮;朱胜江;;A≈150区超形变带的特性分析和自旋指定[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11期 |
9 |
方向正,李先胤,阮图南;A~190区超形变带三参数公式的描述[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年04期 |
10 |
李中华,吴崇试;A≈150区超形变带跃迁能量中振荡起伏的扣除和自旋指定[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年01期 |
11 |
贺创业;竺礼华;吴晓光;刘颖;温书贤;李广生;李雪琴;郝昕;杨春祥;;A≈110质量区剪刀带系统学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年00期 |
12 |
邢正,王子兴,陈星蕖,徐进章;组态混合对三轴超形变带的影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11期 |
13 |
周先荣,徐辅新;用I(I+1)展开式分析超形变带[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4 |
朱顺泉,郑仁蓉,林辛未,廖继志;A=160号区部分奇奇核的晕带能谱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5期 |
15 |
吴崇试;A~190区超形变带自旋指定的再讨论(Ⅰ)偶偶核[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8年01期 |
16 |
图雅,拉布敦,于少英;奇奇核~(168)Lu三轴超形变带的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7 |
刘玉鑫,孙洪洲,赵恩广;超形变态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8 |
周先荣,徐辅新;用I(I+1)展开式分析超形变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10期 |
19 |
刘祖华,杨春祥;~(86)Zr及稀土区三轴超形变带自旋值的评估[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
|
|
|
|
1 |
郑仁蓉;朱顺泉;林辛未;;奇奇核符号因子反转机制探导[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
2 |
吴崇试;;A=190区的超形变带[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
3 |
孟杰;赵恩广;曾谨言;吴崇试;;A=150区高自旋超形变带分析[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
4 |
邓富国;杨春祥;孙慧斌;吴晓光;陆景彬;赵广义;韩广兵;彭朝辉;尹利长;温书贤;李广生;袁观俊;周宏余;刘运祚;;奇奇核~(170)Ta的旋称反转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
5 |
王守宇;亓斌;孙大鹏;刘晨;徐长江;刘雷;任修磊;华辉;李忠宇;石跃;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贺创业;刘颖;刘雪琴;王烈林;汪雷;;110质量区原子核形状共存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贺晓涛;刘树新;于少英;曾谨言;赵恩广;;Tl同位素中全同带的研究(英文)[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杨福家;;奇—奇核的能带结构[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
8 |
杨东;陆景彬;刘运祚;王烈林;马克岩;马英君;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奇奇核~(124)Cs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