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斌刚;张大立;鲁定辉;;关于原子核奇偶质量差和能隙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03期 |
2 |
薛丕友;阻塞效应及其应用[J];物理;1977年04期 |
3 |
崔永杰,李德修;BCS理论的修正与高温超导[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4 |
刘兆龙;BCS理论的建立——纪念BCS理论创建四十周年[J];工科物理;1997年03期 |
5 |
魏群;高温超导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6 |
金卫国,赵国庆,邵其鋆,任月华,吴向坚,周筑颖;平面阻塞效应测量E_p=1565keV时~(27)Al(p,α)~(24)Mg共振反应寿命[J];物理学报;1987年12期 |
7 |
祝汉民;电子时代的奠基人和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丁[J];自然杂志;1998年05期 |
8 |
温亚媛,徐辅新,李明亮;130区和150区带首转动惯量的奇偶差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9 |
樊任军,金光星;电子交换作用对BCS理论的影响(1)[J];高师理科学刊;1990年01期 |
10 |
郭建友,徐辅新,阮图南;190区超形变核态转动惯量的奇偶差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08期 |
11 |
徐志杰,李媛媛,苏希玉;压强对二硼化镁超导电性的影响[J];低温与超导;2004年02期 |
12 |
申小海;乔海军;;金属小粒子的超导电性[J];甘肃科技;2008年11期 |
13 |
郑才平;超导电性及微观量子理论[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
14 |
周先荣,徐辅新;锕系核四准粒子激发带性质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5 |
赵继军;陈岗;;超导BCS理论的建立[J];大学物理;2007年09期 |
16 |
林德华,李波,吴双应,李积春,胡炳全,钟超荣,黎松林,杨德智,邹平,张中伟;超导磁场穿透深度的拟合简化计算[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
17 |
吕玉鹏,黄桂芹;新型超导体材料MgB_2的电子结构随压强的变化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8 |
侯新杰;杨净晓;;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约翰·巴丁[J];物理教学;2009年08期 |
19 |
金卫国,赵国庆,邵其鋆,任月华,吴向坚,周筑颖;用阻塞效应测量~28Si 13.095MeV激发态能级寿命[J];物理学报;1987年06期 |
20 |
杨晓翠;;超导电性的量子方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