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煤层性质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

波波  
【摘要】:煤层气是一种洁净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随着各国加大力度开发清洁能源,煤层气资源越来越受人类的青睐。煤层气的开发,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可以减少工业对煤炭石油等非清洁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矿井瓦斯事故,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可谓是一举两得。开发煤层气必须先对其形成机制,赋存条件进行研究,本文将对煤层各种性质对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馨元;王晓东;张俊凡;张宏燕;罗斌;;影响煤储层吸附性能因素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2 焦中华;倪小明;;煤层气垂直井压裂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3 付善文;左胜利;张艳清;蒋诗顶;;古1井煤层气钻井施工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4 姚素平;焦堃;张科;胡文瑄;丁海;李苗春;裴文明;;煤纳米孔隙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5 纪伟;姜维寨;胡锦堂;李新房;孟宪军;赵年峰;;煤层气分支水平井地质导向实践与认识[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3期
6 李传亮;彭朝阳;;煤层气的开采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7 孙红明;孙玉琦;付常青;;沁水煤田煤储层增渗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8 骆汝意;薛玉军;;高阻地层大井眼浅侧向的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田芳;张暾;张艳;张慧荣;李香兰;孙亚玲;张永发;;低浓度矿井煤层气Na_2S脱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10 何灵芳;闫涛滔;刘大锰;姚艳斌;;三维地震资料在赵庄煤矿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11 左文贵;易菲霆;;湖南韶山煤田赋煤特征及找煤方向[J];现代矿业;2011年07期
12 刘小溪;;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远景[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3 薛骏;乔文书;;能源新家族——“非常规”天然气[J];青苹果;2004年12期
14 张俊凡;梁文庆;;山西省中高煤级煤的吸附特征[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15 张馨元;傅雪海;李一波;张宏燕;罗斌;;和顺区块贫煤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煤;2011年07期
16 ;能源知识[J];中外能源;2011年08期
17 高伯贤;高雪;;彬长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资源评价[J];陕西煤炭;2011年03期
18 张立松;闫相祯;杨恒林;杨秀娟;;基于测井信息的煤岩GSI-JP破碎分级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9 王仁祥;王红梅;吕晓舟;霍光辉;;山东省曹县黄河故道石英砂矿调查[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20 王瑾;;浅析西山煤田交城县洪相勘查区煤炭普查二维地震勘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与资源类型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韩保山;张新民;;用典型曲线计算煤层气资源量[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李铭;楚泽涵;卢颖忠;;煤层气的测井评价[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杨陆武;;沁水无烟煤煤层气成藏机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石磊;;恩洪煤矿煤层气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分析及空间数据的异常点识别方法[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趋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柳孟文;赵文光;靳晓杰;陈新丽;;煤层气识别方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桂宝林;崔建福;石磊;;老厂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统计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李庆谋;段旭;杜爱民;刘效贤;;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2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3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6 傅小康;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马东民;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8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春林;滇中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艳斌;基于GIS的华北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红岩;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杨遂发;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朱志敏;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张立宽;楚雄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条件与成藏特点[D];西北大学;2004年
6 吴永平;煤层气储层流体异常压力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任冬梅;煤层甲烷气藏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8 张国利;马必区块煤层气二维地震勘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商永涛;煤层气渗流机理及产能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曲国娜;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煤层气有利目标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沁水煤层气安全开发路漫漫[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萍 本报通讯员 龚奕丹;洁净新能源 还一片蓝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汪炳青;矿大拟建我国首个煤层气重点实验室[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4 康东海;山西煤层气可满足全省民用600年[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莆阳;煤层气变为资源新贵[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郭小兰;我国已建成地面煤层气产能20亿立方米[N];中国矿业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瑞;中华煤气发力国内能源市场[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马迪;山西沁水数字化煤层气田投产[N];中国矿业报;2009年
9 新华;中国首个规模化煤层气田投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许月;煤层气发展将进入新阶段[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