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靳广虎  朱如鹏  李磊  
【摘要】:为深化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中有关零部件接触表面间的微动摩擦磨损知识的理解,培养科研和工程意识,激发创新能力,研制了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机,开设了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敏;王国勇;伍胜男;;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1期
2 康玉辉;刘永勋;;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3 高宇博;林兵;;浅谈机械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华章;2011年13期
4 周洋;刘小君;王伟;刘焜;;唇式密封圈摩擦特性及泵吸效应的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年08期
5 邰金华;郝用兴;上官林建;杨杰;;层次性、渐进性实验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6 王亚珍;龚中良;黄平;;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对纳米摩擦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7 丁彩红;董怀宝;邹鲲;;开发面向工程的检测与诊断综合实验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8 陈渊;蔡敢为;李岩舟;王红州;;开放式多自由度可控机构综合实验台的研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9期
9 马同;李娜;蔡维维;;新型防松螺纹技术原理分析[J];煤矿机械;2011年09期
10 于保华;徐泽源;姚培锋;杨涛;;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11 张政委;;风动撒沙器的设计与运用[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12 李超;焦瑜;张静;赵嫚;;PEEK摩擦信号分形维数与表面形貌相关性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4期
13 王松竹;戴新西;;6L2K活塞压缩机气缸工作表面异常磨损探究[J];压缩机技术;2011年03期
14 冯明;幸伟;鄢光荣;连军伟;;异面斜置滚子滑动离合器极限力矩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1年08期
15 黄立城;;对高职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J];职业;2011年17期
16 谭志刚;;对设备润滑和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17 ;海上风电螺纹连接的拧紧力矩计算方法分析[J];风能;2011年06期
18 周炜;唐进元;;Stribeck摩擦条件下齿轮二维冲击接触有限元求解[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5期
19 林卫共;张力;郭林峰;;EXCEL软件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20 陈静;张建国;;具有刚性冲击的卡当泵机构动力学研究[J];机械强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志娟;;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2 张鉴;宁舒;王玲;;关于加强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探讨[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3 唐颂超;王婷兰;王庆海;沈学宁;潘肇琦;;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4 卢颂峰;杨晓延;;机械性能实验课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5 陶栋材;宋建农;任述光;向建化;;摩擦对偏心轮推杆行星传动接触应力及疲劳强度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分册[C];2005年
6 吴晓明;陈俊兰;;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的摩擦力观测器的设计[A];液压与气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晓明;陈俊兰;;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的摩擦力观测器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04年
8 罗红旗;汤晓华;吴青;;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模式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杨永顺;辛选荣;陈拂晓;;摩擦对尾翼超塑成形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辛选荣;杨永顺;陈拂晓;刘汀;;断续挤压状态下的摩擦学问题[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平;摩擦力变化式压电惯性驱动机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强;并联电液伺服六自由度平台系统低速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张新刚;基于扩展Stribeck效应的摩擦实验建模及系统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林琼;基于试验与仿真分析的发动机运动件摩擦耦合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刘延俊;气动比例位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伟;针对典型摩擦副的非流态化颗粒流润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伟;考虑颗粒行为的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温建明;平面惯性压电叠堆移动机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宝庆;过盈联接摩擦系数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宝红;高性能直齿圆柱齿轮开放成形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坤;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教学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陈大奎;搬运机械手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宁少慧;齿面摩擦力对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程俊兰;液压伺服系统的摩擦力分析及补偿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5 张斌;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状态下的温度特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王盘铭;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家军;喷射颗粒流润滑试验研究及有限元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朱磊;基于实验教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探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赵升奇;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侯煜;基于CFD环形间隙泄漏量及摩擦力的仿真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瑞;新型直线电机翻车机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韩士德;我国机器人产业亟待突破市场瓶颈[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戴睿云 萧山区报道组 吕耀明;萧山研发石油“磕头机”新传动带[N];浙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