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离层电位所建立的大气电状态
【摘要】:本文在已知电离层电位分布下,解析地计算了大气电位,电场和电流强度的全球分布.结果表明,在大气导电率随高度呈指数增加的情况下,100km高度上的电离层电位,几乎无衰减地扫到25km以下.大气电场较强的区域主要在20km以下的低层大气区,其垂直分量比水平分量大4个数量级.而中高层大气电场较弱,且两分量量级相当.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面形状对大气电场影响的解析方法.
|
|
|
|
1 |
马淑英,李钧,梁百先;武昌电离层峰以上和峰以下电子含量之间的联系[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3期 |
2 |
黄天锡;电离层电子总量水平梯度和相关系数[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4期 |
3 |
管玉平
,李彬;遏制温室效应的设想[J];大自然探索;1992年01期 |
4 |
邹伟;侯德亭;王芊;牛忠霞;周东方;;高功率微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折射率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0期 |
5 |
李钧;;相关分析法在研究电离层不均匀結构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62年02期 |
6 |
王水;哨声和甚低频发射[J];自然杂志;1979年06期 |
7 |
李钧,李利斌,吴振华,胡耀文,梁百先,马淑英;武昌电离层F_2区峰值上、下部电子含量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84年02期 |
8 |
刘瑞源,刘克峰,周宇知;用全球等效太阳黑子数IG_(12)进行电离层长期预报[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
9 |
徐家岩;;双色和三色观测在干涉测量中的应用[J];时间频率学报;1991年02期 |
10 |
邹玉华,徐继生;GPS地基与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C IT重建公式[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1 |
蔡昌盛;高井祥;李征航;;利用GPS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季节性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5期 |
12 |
刘旭春;张正禄;杨军;;利用GPS监测两起太阳耀斑事件的结果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
13 |
张金城;;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座(三)[J];广播电视信息(下半月刊);2008年08期 |
14 |
陈鹏;姚宜斌;吴寒;;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电离层TEC[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3期 |
15 |
冯亚静;邱海涛;郭广猛;;周口M4.7级地震前的异常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6 |
張肇先;;电离层E层和F层中的日出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63年01期 |
17 |
焦培南,张秀菊;高频返回散射回波频谱测量[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
18 |
韩玲;章红平;平劲松;朱文耀;;长三角地区电离层变化的GPS监测(英文)[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6年00期 |
19 |
徐丽娟;袁洪;范建军;廖炳瑜;;利用RDSS系统测量数据提取电离层TEC参数的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20 |
胡友秋;孙天然;;电离层电导对地球磁层顶和舷激波尺度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