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建设部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公示楼盘——信誉·新湖春天打造德州新地标

刘云佳  
【摘要】: <正>信誉·新湖春天,是现今山东省德州市体积最大、楼层最高的地标式建筑,亦是当地第一个达到节能65%标准的建筑,更是建设部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沛楠;;可再生能源促绿色建筑发展——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 陈宜明[J];建筑节能;2011年07期
2 王庆辉;朱宝旭;;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项目(二星)——秦皇岛“在水一方”39号楼能效测评[J];建设科技;2011年14期
3 黄智勇;;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4 ;太阳能与建筑和谐之美[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6期
5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J];太阳能;2011年07期
6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J];太阳能;2011年07期
7 莫晓亚;;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浅析[J];才智;2011年23期
8 何水清;;复合墙体建筑与太阳能的关系[J];太阳能;2011年03期
9 程才实;;文明建筑在燕赵大地扎根成长——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纪实[J];建筑;2011年15期
10 陈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设[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11 杨莉琼;;西北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环保措施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1年07期
12 翟华维;王振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示范——道格拉斯“零能耗”别墅[J];节能与环保;2011年07期
13 潘冬玲;;太阳能辅助热源地源热泵系统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8期
14 刘铭;;建筑一体化与太阳能光热系统[J];城市住宅;2011年09期
15 齐怡;魏路;杨芳;;浅谈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J];四川建筑;2011年03期
16 李佳;;光伏技术与能源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及应用[J];有色金属设计;2011年01期
17 周兵;;太阳能与谷电互补供热系统设计[J];可再生能源;2011年04期
18 季成涛;马德杰;;青岛:建筑节能的城市“样本”[J];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2011年06期
19 段凯;陈卓武;田智华;刘俊跃;;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项目(三星)——万科中心可再生能源测评技术分析[J];建设科技;2011年14期
20 周晓艳;刘敏;;基于使用者绿色需求的室内空间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彦凯;邓东丰;;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牛润萍;张欢;林黎;吕强;;用于暖通空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绿色建筑[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4 余乐渊;赵军;王一平;宋德坤;;生态节能建筑的新能源利用[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子平;张莱;;可再生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利用[A];2006年浙江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雪飞;李德英;赵秀敏;;一种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7 徐晓翔;郭燕强;雷艳杰;;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器实现生活热水联供和辅助供暖的探讨[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9 ;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A];第二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赵麒;;热泵系统的经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晓寒;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文合;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农村住宅技术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逸;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磊;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文雍;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文雍;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梁若冰;U型填充式真空集热管传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利刚;结合城市控规的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王富平;低碳城镇发展及其规划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君;长沙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刘颖超;可再生能源在寒地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
3 王轶尧;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莲伟;可再生能源在西安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周余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冯红英;地源热泵系统的环保效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赵麒;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朱强;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天津市建筑应用项目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冯旭明;小城镇生态住宅设计及构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鹏;深圳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集成设计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定友;北京将在建筑中应用三十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撑出一片蓝天[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王庆;可再生能源示范阵容增大[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张怀霞 周明明;江苏灌南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郭新园;上海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研究和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驻重庆记者 温宜君;重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设工作获肯定[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记者 心宇;合肥城建两项目获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欣闻;河南建筑节能新规推可再生能源技术[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于红丽;可再生能源给力新建筑[N];大同日报;2011年
10 朱园平 檀勇;安徽大面积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N];中国建设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