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外激素监测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初步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持效期达 3 0天以上的复合橡胶载体的新型诱芯诱捕器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林间监测 ,发现诱蛾数量与田间调查的幼虫数量有很大的关联性 ,各乡镇每诱捕点平均诱蛾数与 1代、2代幼虫虫株率、平均虫口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
|
|
|
1 |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诱蛾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1979年01期 |
2 |
;松毛虫性外激素田间应用效果观察[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2期 |
3 |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田间应用效果的观察[J];林业科学;1977年04期 |
4 |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分离和生物测定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76年03期 |
5 |
赵成华,李群,郭星宇,王序英;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新成分:化学结构鉴定和田间试验[J];昆虫学报;1993年02期 |
6 |
张爱兵,谭声江,高伟,李典谟,涂金波,汪赟,郝强,程兰生,陈立明;应用性外激素监测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2001年03期 |
7 |
伍德明;;四种松毛虫对性外激素成分及其类似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中国森林病虫;1982年01期 |
8 |
何林;邢家贵;;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在测报上的应用[J];安徽林业科技;2000年03期 |
9 |
任大方;;影响甘蔗螟虫性外激素粗提物的几个因素[J];甘蔗糖业;1976年12期 |
10 |
宋宏伟;王书欣;陈雄;段霞;黄金钧;;马尾松毛虫性诱监测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1992年10期 |
11 |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初步研究[J];昆虫学报;1975年04期 |
12 |
丁强;雷永松;冯春莲;赵飞;高嵩;;应用粘胶型性诱捕器监测马尾松毛虫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2008年05期 |
13 |
田宇,刘孟英;桃蛀螟性外激素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形态结构[J];昆虫学报;1990年02期 |
14 |
胡中成;楼晓锋;赵雨妹;邵国秀;蒋远飞;吴晓东;;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成虫种群动态监测[J];江西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
15 |
任大方;梁路;邓其锐;彭立才;;甘蔗红尾白螟性外激素的初步研究Ⅰ性外激素的田间生测和提取[J];甘蔗糖业;1980年09期 |
16 |
福田纪文,蒋满贵;人工孵化、激素、性外激素——蚕丝技术发展史(第三讲)[J];广西蚕业;1994年01期 |
17 |
孟宪佐;;用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J];辽宁农业科学;1979年06期 |
18 |
聂乾忠;;几种硬骨鱼类性外激素研究新进展[J];内陆水产;1989年05期 |
19 |
邓其锐;;甘蔗白螟性外激素粗提初获成果[J];甘蔗糖业;1977年08期 |
20 |
清山;毒蛾性外激素迷向法林间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7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