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鲁迅笔法初探

孙世强  
【摘要】: <正> 这一命题、虽非禁区。却也是一块废置的荒地。本来鲁迅笔法、鲁迅精神,双峰并峙,不可或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作家在做出那么多战斗实绩的同时,以自己特有的精神和笔法,立文坛之楷模,这是没有先例的。“逸响伟辞,沾溉文林”,应该充分评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上的贡献和地位。而不能得鱼忘筌,冷落了载道之文,使鲁迅笔法成了废弛的荒地上零星半点的野菊花——任人采撷而又随时委弃掉的“满天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恩虎;鲁迅精神与现时杂文创作[J];唯实;2002年05期
2 周荃;;《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谢龙甫;;鲁迅·伟大的人格美[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黎秀娥;;透视绿原与鲁迅的相遇[J];粤海风;2011年04期
5 何可;;激情·形象·对比——读鲁迅抒情诗的点滴体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邓晓芒;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7 崔云伟;刘增人;;2006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09期
8 刘绪源;;“鲁迅风”的妙处[J];上海文学;2009年12期
9 贾永生;;重读鲁讯 再铸国魂[J];教育艺术;2008年09期
10 也鸣;;《自嘲》新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1 邵瑜莲;;“不合时宜”的鲁迅,“合乎时宜”的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2 章玉安;;寻找真实的鲁迅[J];野草;2007年01期
13 曾健民;;谈“鲁迅在台湾”——以一九四六年两岸共同的鲁迅热潮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3期
14 周庆基;;论鲁迅的韧战思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5 郑心伶;;在南粤感触“鲁迅文化”精魂[J];同舟共进;2004年10期
16 李怡;;当代青年的世界中的鲁迅[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7 伊廉;李春晓;;改革开放时代更需要鲁迅精神[J];中关村;2011年04期
18 孙玉石;;别人无法代为弥补的遗憾——怀念周海婴先生[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5期
19 刘青汉;;论鲁迅的非暴力呐喊——跨文化语境的相关思考[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20 阿劳;;鲁迅精神光照东亚——《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读后[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华;;情感在《鲁迅生平展》设计中的作用[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郁;;冲绳的鲁迅语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历史之重——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之一[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沫若;;并没“浪费”[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8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9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10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晖;论丸山昇的鲁迅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3 刘青汉;希伯来文化关联中论鲁迅在暴力面前的困境[D];兰州大学;2006年
4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郑菡;“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桐瑀;“引书入画”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喜坤;萧军和《文化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秀锋;多疑与鲁迅的精神个性和文学创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施波;从厦门到广州:鲁迅的转变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3 袁生根;从现实政治到文学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杰;矛盾与困境:鲁迅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D];西南大学;2010年
5 赵艳君;鲁迅的信仰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廷勇;生存策略与思想启蒙[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晓霖;鲁迅与实用主义[D];河北大学;2010年
8 朱新伟;鲁迅1930年代杂文与思想的生成[D];复旦大学;2012年
9 高德施;试论鲁讯的艺术特质[D];青岛大学;2011年
10 王燕;成为自我的生命言说[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李菲;弘扬鲁迅精神 繁荣鲁迅文化[N];绍兴日报;2011年
2 记者 周国勇;鲁迅精神依然是民族脊梁[N];绍兴日报;2010年
3 鄢烈山;“独立人格,批判意识”:我所理解的鲁迅风格或鲁迅精神[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 陈漱渝;难以言说的鲁迅[N];文艺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宁舒;周令飞 中国的未来需要“鲁迅”[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凯;追思鲁迅[N];美术报;2011年
7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有必要重读“人本鲁迅”[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记者 秦德胜 实习生 黄超;让鲁迅精神在故乡发扬光大[N];绍兴日报;2011年
9 王石川;记住鲁迅,还原鲁迅,传承鲁迅[N];深圳商报;2011年
10 孙郁;鲁迅留给今天的遗产[N];北京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