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域稳定性
【摘要】: 介绍了黄土高原新构造分区及新构造运动的四个阶段,分析了黄土高原地震活动性,并根据黄土高原区域构造背景及地震活动等,将其区域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别加以说明,为黄土高原的地质分析提供了指导。
1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5期
2
马润勇;彭建兵;刘利年;潘爱芳;;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3期
3
景可;;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 [J];灾害学;1987年01期
4
马润勇;彭建兵;袁志东;邸海燕;;青藏高原隆升的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效应 [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5
施炜;;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DEM流域特征分析及其新构造意义 [J];第四纪研究;2008年02期
6
高平;;新构造运动在贵州岩溶研究中的重要性 [J];贵州科学;1983年01期
7
蔡厚维;;试谈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 [J];西北地质;1985年03期
8
刘昌茂;;庐山新构造运动初步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9
谢广林,饶扬誉,蒋蔺珍,范治如;武汉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区域稳定性评价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3年03期
10
王京虎;长治盆地的形成历史及新构造运动特征浅析 [J];煤;2005年04期
11
庞衍军,叶维强,黎广钊,张征义;广西新构造运动的一些特征 [J];南方国土资源;1987年01期
12
徐志华;;八达岭—黑汉岭隆起的新证据 [J];上海地质;1987年01期
13
庞衍军;叶维强;黎广钊;;广西沿海新构造运动特征初探 [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14
明庆忠,景才瑞;滇西北玉龙山新构造运动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15
;后记 [J];第四纪研究;1998年03期
16
陆景冈,唐根年,李健;浙江省的新构造运动与农用地分布规律 [J];浙江地质;1999年02期
17
龚再升;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8
郑民,孟自芳,李相博,李斌,卢红选;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库车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19
李明琴;王智勇;钱嵘;徐进;黄辛果;来楷迪;;新构造运动对贵州西部岩溶石漠化演化的影响 [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0
王文君;郭立霞;;高平市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研究 [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1
李裕元;石辉;;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 [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2
上官周平;;适度开发黄土高原 保障区域粮食平衡 [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3
方佩敏;;怀念表姐夫刘东生 [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4
胡正海;;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 [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邵辉;高建恩;张元星;郝连安;王飞;;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流域坡地资源分析评价 [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6
王俊杰;;关于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思考 [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安芷生;张信宝;周杰;李小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土旱地水份保持 [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研究与思考 [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杨晓华;李文科;;崆峒山气候素描 [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