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和柔度曲率的简支梁损伤识别
【摘要】:将神经网络和柔度对角曲率结合起来,得到一套简支梁智能损伤识别方法,对一经典简支梁模型进行了损伤识别,并且在损伤单元数量未知情况下,准确识别出了其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
|
|
|
1 |
刘书贤,赵艳霞,李奎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2 |
王建萍;;基于神经网络的桁架损伤识别[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3 |
陈远;;基于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构件损伤识别研究[J];四川建材;2011年02期 |
4 |
杨佑发;熊丽;陈远;;基于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损伤多重分步识别[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5 |
吴合良;黄方林;王慧慧;;基于IPSO-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6 |
张松鹤,韩利思,罗跃纲;建筑结构损伤的灰色网络识别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7 |
张育智;何伟;李乔;单德山;;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神经网络输入选取规则探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
8 |
武永彩;刘浩;;基于神经网络的平面钢桁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5期 |
9 |
马俊;;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桁架结构损伤三重识别[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0 |
温利明,黄奕辉;神经网络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8期 |
11 |
冯晓彤;;结构损伤定位与定量识别方法研究[J];江苏建筑;2008年04期 |
12 |
焦莉,李宏男;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3 |
邹龙庆;付海龙;谢春强;;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石油井架损伤定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4期 |
14 |
胡利平;韩大建;;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法桥梁损伤识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5 |
樊燕燕;李子奇;;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
16 |
王柏生,倪一清,高赞明;框架结构连接损伤识别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的确定[J];振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17 |
万小朋,王军强,赵美英;基于模态频率和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检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8 |
杜永峰;邵云飞;;基于应变模态的桁架结构损伤指标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
19 |
刘效尧;斜拉桥损伤识别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设计[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年07期 |
20 |
杨杰;李爱群;李兆霞;;采用多层感知器的润扬桥损伤分析与定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