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螺旋槽换热表面污垢形成机理的模型研究

于丹  陈永昌  马重芳  
【摘要】:本文依据大量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实验数据,分析螺旋槽换热表面的污垢形成机理,考虑换热表面结构对污垢沉积和剥蚀过程的影响,同时考虑饱和度对溶液颗粒污垢沉积的影响,合并螺旋槽换热表面的强化传热特性,建立了螺旋槽换热表面的污垢预测模型。将螺旋槽管污垢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结果相对比,污垢热阻随时间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控制在15%以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从宪;传热管换热表面的技术经济选择[J];动力工程;1986年02期
2 郭新川,赵旭贵,王中铮;液膜蒸发强化传热表面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1997年02期
3 陆继东,钱壬章,黄文迪;流化床水平埋管局部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4 陈永昌;马重芳;刑晓凯;陈小砖;;换热表面结垢过程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5 蔡梅英,符鑫尧,范旭东,陆继东;流化床埋管表面局部空隙率测试装置的研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6 高明,孙奉仲,曲超,史月涛,王妮妮;不同换热管表面抗垢性能的试验[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5期
7 刘中良,施明恒,戴锅生;固体颗粒对池沸腾换热表面上结垢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8 高明;孙奉仲;王妮妮;史月涛;王乃华;;换热表面的表面能对换热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J];能源工程;2006年02期
9 陆继东,钱壬章;流化床辐射换热机理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6期
10 杨春信,王立刚;描述沸腾换热表面活化核心的随机分形模型[J];低温工程;2000年06期
11 刘永启,李瑞阳,郁鸿凌,王发刚;电场中气泡在换热表面上的变形及对沸腾换热影响[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2 李海朋;刘钊;丰镇平;;两种波纹板通道内的流动及换热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13 程延海;朱真才;韩正铜;程林;;镀层换热表面凝结传热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14 梁红侠,王秋旺,彭波涛,罗来勤,丰镇平;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换热表面的对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15 王立,倪学梓,冯旭,吴平;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的传热机制[J];冶金能源;1992年01期
16 全贞花;陈永昌;马重芳;;碳酸钙于换热表面结垢的传热与传质模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5期
17 甘建衡;新型强化换热器[J];核动力工程;2000年02期
18 刘永启,李瑞阳,郁鸿凌,王发刚;中心圆柱电极EHD强化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4年04期
19 聂嵩,曲伟;CC型原表面回热器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20 涂娟;王长宏;周孑民;;微小尺度孔径受限冲击射流的强化换热实验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毕胜山;史琳;;纳米制冷剂TiO_2/HFC134a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段芮;;CC型一次表面换热与阻力特性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国良;刘伟;;EHD强化介质换热性能的研究[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姜帆;欧阳新萍;李海珍;张同荣;;Turbo-B类池沸腾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建红;欧阳新萍;李辉;;制冷强化换热管实验台测控系统的研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程林;;基于场协同原理的换热器设计平台[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8:热学新理论及其应用[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仲彬;换热表面污垢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程延海;改性换热表面污垢形成及凝结传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东芳;微槽群表面的喷雾冷却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黄志锋;在管内核心区插入多孔介质实现强化传热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冠球;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基于冯卡门类比的换热表面污垢沉积的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余红英;微型燃机一次表面回热器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芸豫;换热器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余勇胜;氨喷雾相变冷却传热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姜建国;内流换热强化极限与改进折流翅片强化通道换热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孙少鹏;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喷雾相变冷却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邵兵华;螺旋槽管传热特性与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8 许国华;微小通道内液氮射流冲击传热和流动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周飚;管翅式换热器性能及结构综合优化的热设计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孙浩;低表面能换热面传热特性和污垢特性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