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前,二胎家庭甚至多胎家庭日益增多,如何帮助家长构建一个相对牢固的心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以二胎家庭为切入点,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放下愧疚心理,学会轻松面对;克服"均等"心理,讲究因材施教;警惕比较心理,努力发现优点;摒弃包办心理,提倡大胆放手等。
|
|
|
|
1 |
黄琳;文东茅;;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业状况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
2 |
刘永策;李彦;盛国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
3 |
祁正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
4 |
佘丹丹;宋少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适应性情况调查[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年04期 |
5 |
李东风;郜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婚恋观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研究生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11期 |
6 |
章清荷;董永海;张志华;郑睿智;刘娟娟;董青;张茜;黄芬;;合肥市中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
7 |
刘云德,王胜今,尹豪,古清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J];人口学刊;1988年03期 |
8 |
景怀斌;独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若干社会性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06期 |
9 |
黄文砚;;军训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J];才智;2014年01期 |
10 |
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1 |
杨丽达,李晓驷
,张育麟
,张志军
,沈心芳
,王莉
,王克明;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
12 |
卢三妹,罗金满,郑壮荣;普通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运动员情况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3 |
陈川,陈勃,黄文英,余琳;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比较[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6期 |
14 |
周翔,唐久来,吴德,许晓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气质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7期 |
15 |
黎雪松;邓碧兰;;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9期 |
16 |
张朝;于宗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7期 |
17 |
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
18 |
刘永策;李彦;盛国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差异性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03期 |
19 |
杨海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孝道差异的初步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20 |
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