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木薯引种试验初报

谢远渲  
【摘要】: <正> 据国外资料报道,木薯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欧洲和北美畜牧业发达国家每年进口大量的木薯粉作饲料。在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木薯在配合饲料中的配合比例,由过去的10%,增加到现在的40~60%。菲律宾国家农业资源研究委员会,用木薯代替玉米喂蛋鸡,试验结果产蛋量略有提高,黄色加深,其商品价值较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谢远渲;木薯的引种栽培[J];江西农业科技;1985年05期
2 ;中国热科院选育出4个木薯新品种[J];农村新技术;2022年02期
3 王高远;廖宇兰;刘炳先;李东贺;李灵卓;;探地雷达技术在木薯收获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21年06期
4 周时艺;韦云东;陈蕊蕊;盘欢;李军;郑华;徐钏;罗燕春;;水肥一体化和覆盖地布等对木薯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年01期
5 劳承英;周佳;周灵芝;韦本辉;李艳英;黄渝岚;申章佑;;3个食用木薯品种比较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21年07期
6 马崇熙;俞奔驰;卢赛清;雷开文;付海天;田益农;宋恩亮;;10个木薯品种(系)在广西兴业县的适应性比较研究[J];南方农业;2019年27期
7 陆柳英;李灿荣;曾文丹;谢向誉;严华兵;;木薯间作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20年05期
8 郑红裕;田益农;马晨雨;孙娟;冷杨;尚怀国;;木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模式[J];中国农技推广;2020年06期
9 罗兴录;;木薯品种西选0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20年04期
10 ;木薯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9年06期
11 佚名;;改良木薯 养活世界[J];区域治理;2019年14期
12 欧珍贵;杨龙;罗春芳;罗亚红;周明强;班秀文;;15个木薯品种(材料)比较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年12期
13 ;热科院新研发食用华南12号木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炜;李亚男;刘倩;李月仙;段春芳;张林辉;沈绍斌;宋记明;周迎春;刘光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云南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罗培敏;;我国木薯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陆祖正;唐利球;符策;唐君海;陆永林;;木薯开花结果观察[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晓运;许佳;凌尔军;张鹏;;利用溶菌酶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研究[A];第十届上海市植物生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5 白坤栋;许鸿源;周凤珏;;氯化胆碱对木薯光合作用及淀粉含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施力军;周凤珏;周文亮;覃永爱;许鸿源;;氯化胆碱浸种对木薯幼苗的影响[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罗兴录;;木薯连作障碍机理研究[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蒋汇川;韦鹏练;李宁;罗建举;;木薯粗根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及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9 许鸿源;周文亮;施力军;周凤珏;白坤栋;;吲哚丁酸配合氯化胆碱对木薯的化学调控效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鹏;;能源作物木薯和甘薯种质资源与种植基地标准[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1 张鹏;;能源作物木薯和甘薯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2 张鹏;周文智;杨俊;何树涛;赵姗姗;;调控淀粉合成酶表达改良木薯和甘薯淀粉品质的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3 周凤珏;许鸿源;杨美纯;黄春燕;白坤栋;施力军;;IBA和PP333对木薯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4 冯耀文;高和琼;王英;习丽红;阎庆祥;庄南生;;木薯SBEⅡ基因的原位PCR物理定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施力军;许鸿源;白坤栋;周凤珏;周文亮;;IBA与CC对木薯部分气体代谢指标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6 王惠君;王文泉;;木薯应用及发展对策的思考[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17 许鸿源;白坤栋;周文亮;施力军;周凤珏;;IBA和CC对木薯Chl.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8 张振文;郑永清;叶剑秋;李开绵;;木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9 叶光燕;王英;高和琼;庄南生;李开绵;;木薯制片技术的优化及遗传标记位点特异引物的筛选[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0 赵银红;马书霞;陈砺;王红林;;木薯能源生态系统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宋红艳;木薯野生种和栽培种块根转录组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2 赵平娟;两种木薯应答干旱胁迫不同策略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3 李瑞梅;耐寒相关基因转化华南木薯品种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4 徐兵强;不同光照条件下木薯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5 赵超;抗旱胁迫下木薯茎杆中糖类物质的代谢变化[D];海南大学;2013年
6 潘坤;同化物在木薯块根韧皮部卸载的细胞学路径[D];海南大学;2012年
7 叶剑秋;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与创新利用[D];海南大学;2014年
8 曾长英;木薯等大戟科植物耐寒抗旱相关miRNA的分离与鉴定[D];海南大学;2009年
9 张杨;木薯光合生理、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10 陈霞;木薯有性四倍体杂种优势及其机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11 左应梅;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12 赖杭桂;木薯2n配子途径诱导多倍体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13 周芳;干旱与低温胁迫下木薯基因表达谱分析及鉴定[D];海南大学;2013年
14 尤丽莉;木薯对低氮胁迫的响应[D];海南大学;2018年
15 姚远;木薯转化酶基因家族克隆、结构进化及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3年
16 闵义;木薯块根淀粉形态发生与积累的酶活性动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林辉;四个木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试验及相关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高超;木薯叶营养成分及其膨化食品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霆;木薯野生种与栽培种光合作用特性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4 谢江;我国主产区木薯干片的霉菌分离及防治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鲍茹雪;木薯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嫁接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
6 吕亚;基于糖木薯块根不同发育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7 牛俊乐;“辐选 01”木薯再生体系的构建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D];广西大学;2015年
8 简纯平;采后木薯块根贮存能力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海南大学;2013年
9 安飞飞;嫁接木薯代谢途径交互应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谢和霞;高淀粉木薯品种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1 王兴梅;木薯硝态氮转运蛋白SLAH4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
12 仇婷婷;木薯果胶甲基酯酶抑制因子MePMEI1功能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D];海南大学;2020年
13 林立铭;基于GBSSI-RNAi的转基因木薯蛋白质组学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14 王宇阳;建立并利用改良型cDNA-AFLP技术筛选木薯干旱胁迫相关基因[D];海南大学;2013年
15 陈实;基于ANSYS的木薯茎秆有限元建模及其静力学仿真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16 潘冉冉;高淀粉木薯块根蛋白质组及Me14-3-3蛋白质在淀粉积累中的表达研究[D];海南大学;2020年
17 苏必孟;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竞争与互补效应的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18 王燕;木薯“西选03”再生体系建立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初探[D];广西大学;2015年
19 王淦;利用芯片筛选木薯干旱与乙烯响应相关基因[D];海南大学;2012年
20 李亚梅;华南木薯(SC8)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秦志伟;木薯亚热带育种零突破[N];中国科学报;2016年
2 王蔚;我国培育成功转基因木薯[N];陕西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通讯员 田婉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让农民参与科研和推广[N];光明日报;2006年
4 王蔚;我国引进木薯新品种促进能源植物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王蔚;淀粉改良转基因木薯首次培育成功[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记者 张立政 通讯员 向国治;龙山引种木薯成功[N];团结报;2008年
7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李莹;培育出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N];海南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韩益;木薯皮变身为基质巧省成本[N];中国花卉报;2011年
9 记者 唐广生邓萍 实习生 唐海燕;我区邀专家共商木薯良种繁育大计[N];广西日报;2008年
10 黄辛 记者 王春;转基因木薯田间试验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7年
11 通讯员 黄辛 记者 许琦敏;转基因木薯田间试验获成功[N];文汇报;2007年
12 王蔚;我国培育成功淀粉改良转基因木薯[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13 王蔚 黄辛;我国转基因木薯田间试验获得成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14 记者 许春媚 通讯员 林红生;我国已获得较完整的木薯基因组草图[N];海南日报;2010年
15 记者 刘尊哲;我国获得较完整木薯基因组草图[N];中国食品报;2010年
16 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木薯制乙醇欲挑生物质能源重担[N];光明日报;2006年
17 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我国完成木薯基因组测序并揭示其进化特征[N];光明日报;2014年
18 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我国完成木薯基因组测序[N];光明日报;2010年
19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木薯品种改良获国家立项[N];海南日报;2009年
20 记者刘尊哲;木薯品种改良基础研究启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