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壤探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突显了对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的迫切需求。对人类至今为止的45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了集中化和图形化综合,阐述了四种火星探测方式:飞掠探测、环绕探测、着陆原位探测和着陆巡视探测。在阐述了各国/机构的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及设备的工作机理、参数性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各国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的基础上,对目前已采用的火星壤采样探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评价,并阐述了六种火星壤采样探测方法:铲挖式、钻取式、穿透式、鼹鼠式、研磨式和爪簧式。进一步对火星壤采样探测面临的地球资源约束、火星环境约束、火星地质约束和通讯时延约束四类关键技术难点和挑战做出了分析。最后,对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的范围扩大化、需求多样化、策略长远化和实现智能化四类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
|
|
|
1 |
杨眉;;火星冻结轨道的高阶建模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
2 |
邹鸿;陈鸿飞;施伟红;邹积清;仲维英;于向前;;火星电离层探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
3 |
董亚洲;董士伟;朱忠博;王颖;;火星深度探测信息体系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高朝辉;;探测火星的工程总体方案设想[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5 |
徐博明;褚英志;;关于探测火星的几点想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方宝东;王伟;李金环;任友良;褚英志;陈昌亚;;火星着陆器方案设想[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俞杭华;曹志宇;陈晓;;火星着陆器进入过程通信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
8 |
马月华;田兰兰;;火星空间探测计划探讨[A];第七届全国空间化学与陨石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9 |
侯建文;;大会报告摘要之五: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
10 |
曾立;;火星等离子体环境及其探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11 |
金亚秋;;月球火星微波遥感探测若干问题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12 |
秦国泰;;火星高层大气探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
13 |
陈颖;周璐;王立;;一种火星多模式组合探测任务设想[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
14 |
刘晓文;龚安龙;杨云军;周伟江;;火星进入器气动特性快速预测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
15 |
申智春;方宝东;;火星着陆探测技术分析及小型着陆探测器方案设想[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16 |
韩婷婷;平劲松;史弦;简念川;冯礼和;;月球与火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星座初步设计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17 |
丁弘;戈嗣诚;隋毅;;火星着陆舱扶正展开技术方案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18 |
于尧炳;吴卓;;火星着陆缓冲气囊正碰撞仿真[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19 |
张兴华;周璐;成正爱;陈颖;王立;侯欣宾;王慧;刘宇飞;杨辰;贾海鹏;黄小琦;;火星穿透器结构设计与侵彻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
20 |
王劲东;李磊;吴季;赵华;;火星气球探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