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机器人并联踝关节优化设计
【摘要】:通过对人的踝关节运动机理分析,设计一种新型的双足机器人踝关节并联机构。建立并联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该并联机构的一阶影响矩阵、伸缩运动的驱动力与零力矩点(Zeromomentpoint,ZMP)轨迹关系。由于实际双足机器人行走时踝关节驱动力矩与角速度差异较大,为解决双足机器人步态行走中踝关节的动力学不平衡特性,结合并联机构的运动特点,迭代计算优化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使踝关节两个驱动元件的驱动功率峰值和速度趋于一致。进行双足机器人步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并联结构踝关节的驱动功率峰值是串联结构下功率峰值的50%左右,降低驱动元件的功率设计要求。在满足双足行走时踝关节的运动性能要求下选择小功率的驱动元件,有利于减小关节的体积和质量,减小能耗。
|
|
|
|
1 |
刘志远,张铨,傅佩琛,崔平,魏浩田;双足机器人动态行走时踝关节的力矩控制问题[J];机器人;1993年02期 |
2 |
印松;;并联式踝关节康复机器人设计[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3 |
田海英,任志玲;基于地面反力最优规划的双足机器人姿态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4 |
张永学,麻亮,强文义;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双足机器人步行系统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年06期 |
5 |
赵铁石;于海波;戴建生;;一种基于3-RSS/S并联机构的踝关节康复机器人[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6 |
廖绍辉;张连东;;模块化双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仿真[J];机械与电子;2007年12期 |
7 |
边辉;赵铁石;田行斌;李丹;潘旺;;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及其应用[J];机器人;2010年04期 |
8 |
贺廉云;;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模型及步态规划[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年02期 |
9 |
王立权;李恒楠;俞志伟;韩金华;;移动可伸缩三维倒立摆模型的双足机器人步态控制策略[J];智能系统学报;2010年01期 |
10 |
张永学,麻亮,强文义,付佩琛;基于地面反力的双足机器人期望步态轨迹规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1 |
柯显信,龚振邦,吴家麒;基于遗传算法的双足机器人上楼梯的步态规划[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12 |
张勇;许东来;;小型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J];计算机仿真;2010年11期 |
13 |
许艳惠;;一种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4期 |
14 |
张立勋;孙洪颖;钱振美;;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08期 |
15 |
I.Kato
,严家杰;双足机器人[J];机械设计与研究;1984年05期 |
16 |
麻亮,纪军红,强文义,傅佩琛;基于力矩传感器的双足机器人在线模糊步态调整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0年06期 |
17 |
王强,纪军红,强文义,傅佩琛;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双足机器人控制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年07期 |
18 |
王立权;俞志伟;;基于ADAMS的双足机器人拟人行走动态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
19 |
;机器人、机械手、自动调节、控制与执行机构[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4期 |
20 |
谢涛,徐建峰,李霞;神经网络及误差补偿在HIT-Ⅲ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