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曲面抛光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学仿真
【摘要】:设计了一种自由曲面抛光并联机器人,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并联机器人机构位姿逆解方程,并给出了显式解析表达。应用Solidworks2008软件完成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该并联机器人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和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
|
|
|
1 |
桂衡德;;机器人抛光自由曲面的轨迹优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1期 |
2 |
陈长忆;车林仙;;应用粒子群算法的3-RPS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正解[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5期 |
3 |
孙涛;曹彤;;CT导航并联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8年02期 |
4 |
刘剑敏;马履中;;空间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智能化型综合[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6期 |
5 |
王晓涧;张宏涛;;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1期 |
6 |
李耀斌;赵新华;;3-RRRT并联机器人的位置正解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7 |
田东兴;;基于OpenGL的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J];煤矿机械;2010年09期 |
8 |
张广芸;车仁炜;陆念力;;3-DOF平面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J];机械制造;2010年10期 |
9 |
高国军,陈康宁,林志航,方勇;用CMM检测自由曲面时检测点和路径的规划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7期 |
10 |
徐玉春,张国雄,解则晓,冯国鑫,王春海;基于点坐标测量的自由曲面非接触测量方法[J];高技术通讯;2001年08期 |
11 |
陈浪,秦大同,郑小光;基于形状特征的自由曲面建模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
12 |
褚国民,费仁元,韩景芸,李彦生;自由曲面类零件数字化检测技术[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10期 |
13 |
刘溯;秦伟;高广娣;;1-PS-3-SPS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2期 |
14 |
杨斌久;蔡光起;罗继曼;朱春霞;;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
15 |
石志新;罗玉峰;薛娜娜;刘治志;李剑秀;;一类新型空间并联机器人的构型设计与位置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4期 |
16 |
朱彩红;高国琴;陆晶;张宏涛;;基于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的并联机器人动态滑模控制[J];机械设计;2007年05期 |
17 |
杨晓平;;3-PR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3期 |
18 |
郑鑫;李强;;数控加工叶轮自由曲面重构的数值算法[J];机械;2007年S1期 |
19 |
王琨琦;郑德星;;3-PU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机床与液压;2008年05期 |
20 |
刘善增;余跃庆;;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