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摘要】:
<正>近年来,在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思想指导下,武汉大学努力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强化"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新时期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定位
|
|
|
|
1 |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
2 |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
3 |
刘赟,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
4 |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
5 |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
6 |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
7 |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8 |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
9 |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0 |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
11 |
张辉;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J];教育探索;2001年12期 |
12 |
吕正东;简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9期 |
13 |
林伟仁;基层人才培养三步曲[J];今日科技;2001年10期 |
14 |
刘冰
,李占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二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12期 |
15 |
潘善洪,张为鄂,陈文华;浅议人才培养的风险意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9期 |
16 |
康珺,孙豫峰;试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S1期 |
17 |
范炳良,徐小美,王爱华;论社会实践活动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18 |
夏金海,穆刚;关于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
19 |
邹少林;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
20 |
冯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