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加权灰关联模型的船舶性能综合评价

熊云峰  毛筱菲  
【摘要】:寻找一种科学实用的船舶性能综合评价方法一直是船舶研究者、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追求的目标之一.文中考虑到各因素重要性不同而采用加权的灰色关联模型,并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起来,对船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船舶设计与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永洲;;模糊综合评价在轮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中的运用[J];船海工程;2011年04期
2 邵飞;江克斌;刘小斌;屠义强;;渔船特种改装保障能力灰色关联模糊评价[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仪;李昌;陈迎春;;基于信息熵的潜艇鱼雷武器系统效能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林家;洪碧光;于洋;;层次分析法在大连港新港登船点优选中的应用[A];2003海上航行安全管理与教育论文集[C];2003年
2 张香云;赵怀慈;;AHP在搜救船舶优选中的应用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洪碧光;王逢辰;古文贤;夏国忠;;安全航速与航速风险性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论文集(1995—1997)[C];1995年
4 熊云峰;;船舶机舱人-机-环境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08年
5 涂俊勇;石仲堃;;层次分析法在潜艇概念设计综合评估中的应用[A];200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吉;林少芬;蔡振雄;杜天玉;;层次分析法在船舶制冷压缩机可靠性的应用[A];2007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欧阳泰山;关忠诚;;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法在舰艇导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盛永祥;陈国栋;;长江三角洲造船区位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吉;林少芬;蔡振雄;李寒林;杜天玉;;层次分析法在船舶制冷压缩机可靠性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丽丽;胡甚平;方泉根;;船舶引航风险成因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A];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桑松;船型方案论证与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康正;单船建造进度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远;国家海上搜救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梁永铭;浙江沿海搜救能力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黄党和;油轮在航更换压载水综合安全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高祥安;船舶航线综合评价及其软件系统[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郭为民;台湾海峡海上专业搜救能力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黄志;对船舶安全状况的评价及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席永涛;人为因素和BRM的实施与评价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李志玉;锚泊船安全避台有效性核查[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杜玉春;综合安全评估在三峡库区CNG/柴油双燃料船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薛雷;大船重工国外设备供应商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传轩;武船船舶建造编码技术课题通过评审[N];中国船舶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