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腐殖酸、DMPP复配复合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代明  胡兆平  陈海宁  王建康  陈庆飞  张金涛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殖酸、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复配添加到复合肥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探究适宜的添加浓度,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腐殖酸、DMPP均可提高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及生物量,添加10 kg/t腐殖酸效果好于5 kg/t,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5.4%、3.3%。添加1.0 kg/t DMPP效果好于0.5 kg/t,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5.7%、2.7%;二者复配肥效提升,最佳处理组合为5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可使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质量分别增加8.1%、12.3%、10.6%、10.7%,且较10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复配处理经济成本低。综上所述,5 kg/t腐殖酸+1.0 kg/t DMPP复配作为复合肥配方更适宜在玉米生产中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阎红琳;;玉米多穗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2期
2 胡伍军;;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3年12期
3 谢睦森;我埸成为玉米千斤埸的技术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04期
4 ;玉米扒土晒根[J];新农业;1972年08期
5 刘广福;易富民;;玉米隔行去蓼[J];新农业;1974年13期
6 孟庆连;;试论黑龙江省玉米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7 刘泰;孙竦;;吕鸿宾谈种玉米的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11期
8 蒙泽敏;玉米定向挂果有办法[J];北京农业;1998年07期
9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J];绿叶;2008年11期
10 顾春武,苏宝强,顾德军;铁单13号玉米制种技术[J];杂粮作物;2000年06期
11 子炳烈;玉米地间作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6期
12 王伯华,王占爱,孙金堂;玉米倒伏、倒折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农业;2004年07期
13 陈延玺;;早春玉米地火笼育苗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14 宋朝玉;张继余;张清霞;陈希群;李祥云;王圣健;;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J];作物杂志;2006年01期
15 袁军;;玉米间套两薯效益高[J];农家科技;2006年03期
16 徐强;;玉米增产“十字诀”[J];吉林农业;2006年08期
17 陈传永;赵明;董志强;张宾;朱平;;多雨年寒地覆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年01期
18 曹莹;黄瑞冬;王国骄;燕雪飞;孙备;;铅和镉复合胁迫对玉米吸收铅特性及产量影响[J];玉米科学;2007年03期
19 李小霞;;玉米催熟七妙招[J];农家之友;2007年10期
20 雨婧;;冬种玉米节水两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殿鑫;;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2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广东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荣树;;江油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探索[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郎芳;;玉米套种香菇技术及效益分析[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翠娟;杨忠芳;;太原盆地玉米及对应根系土中有害元素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过表达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不同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朱书全;牟俊山;;含腐植酸保水剂玉米生产应用效果研究[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红卫;玉米/大豆间作氮素补偿利用的密度调控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德闪;玉米高效利用磷资源的根系互作过程及其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田山君;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及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彭畅;吉林半湿润区玉米旱田氮素收支特征及适宜用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杨;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薛军;玉米冠层光分布对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6年
9 吴伟;玉米ZmCBL-ZmCIPK参与钾离子吸收转运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娟;玉米CPS1功能分析与AtLOS5调控玉米抗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飞;菌肥对铅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物效应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贺璟;玉米高粱品种对污灌土壤铜铬形态分布影响及响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吴旋;钙泥、镁泥配施泥炭和无机肥对两种土壤和玉米生长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燕;器官尺度下玉米生长特征分析及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俊霞;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柴颖;氮磷肥配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李瑞瞳;硒对锑胁迫下玉米生长、元素含量及锑积累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亚卿;氮高效玉米杂交种的筛选及鉴定指标体系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梁鸣媛;河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氮素平衡的系统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国玉;不同施肥、覆盖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水分及氮素运移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玉华;玉米灌浆期该咋管[N];河北农民报;2014年
2 冯国明;玉米追肥四误区[N];农资导报;2007年
3 任红 申吉成;赵光农场冬季直收玉米获成功[N];黑河日报;2008年
4 包国平 顾洪基;专家田头会诊“多穗”玉米[N];农民日报;2009年
5 宋景兰;红色边疆强力推进玉米种植[N];黑河日报;2009年
6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N];民族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江娜;“示范片沿路的玉米快被掰光了”[N];农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周土刚;玉米要想获高产 7个问题很关键[N];河北农民报;2013年
9 作物栽培专家 黄庭君;玉米促早熟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袁达;“迟来的秋收”让玉米“不落地”[N];长春日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