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绒粉蚧的防治研究
【摘要】:
<正>皱绒粉蚧(Eriococcus rugosus Wang)为绒蚧属一新种,主害毛竹。危害最大的虫态是孕卵期雌成虫,初孵若虫在5月中下旬,5月23日后为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机。1980~1987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防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基本上控制了该虫的发生发展。 单株内吸 选择若虫和成虫期,用钻子在竹秆基部打孔,注入农药后用稀泥堵孔,若虫期45%乐胺磷原液和1:1倍2ml,3ml,4ml,5ml防治效果87%以上,40%乐果原液1:1倍2ml,3ml,4ml,5ml效果94%以上,50%杀虫脒效果只有50%,成虫期40%乐胺磷原液和
|
|
|
|
1 |
;菠萝粉蚧的防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9年06期 |
2 |
徐公天;柳绒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83年02期 |
3 |
陈素伟,陈汝敏,陈庆道,贺蕾,刘之勋;青岛地区松白粉蚧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5年01期 |
4 |
卢友民;成功防治菠萝粉蚧的方法[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1999年01期 |
5 |
徐世多,黄茂俊,谭大临,张景权,郑驰麟,易建盈;湿地松粉蚧自然传播规律研究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94年02期 |
6 |
杨莹,周建南;菠萝粉蚧的防治方法[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4年06期 |
7 |
潘志萍,曾玲,叶伟峰;湿地松粉蚧的天敌及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2002年01期 |
8 |
汤才,田明义,庞雄飞;湿地松粉蚧在新侵入区的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5年03期 |
9 |
顾茂彬,陈佩珍;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因子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6年05期 |
10 |
冯荣扬,梁恩义;菠萝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1998年05期 |
11 |
区蚕业指导所桑树病虫害普查组;桑绵粉蚧发生、危害调查初报[J];广西蚕业;1994年01期 |
12 |
王玉堂;大豆根绒粉蚧研究简报[J];湖北植保;1995年01期 |
13 |
汤才,田明义;湿地松粉蚧夏季数量凋落的原因分析[J];生态科学;1995年02期 |
14 |
武三安;安粉蚧族Antoninini中国种类记述(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5 |
单访,余波;桔小粉蚧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1986年02期 |
16 |
邹玉英;紫藤灰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昆虫知识;1994年05期 |
17 |
秦长生,殷凤鸣,陈权才;化学药剂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
18 |
王卫华,梁民;湿地松新梢化学成分与粉蚧为害关系初步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9 |
陈树文;大豆根绒粉蚧在北安市大面积发生[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1期 |
20 |
张心结,李奕震,苏星,卢川川,张波;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