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普适计算的扩展的证据理论方法
【摘要】:普适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什么是计算的思考 .由于它需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 ,因此该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包含融合计算的模式 ,能通过多层次、多视角的融合 ,为人们提供更方便的信任度高的访问信息和计算服务 .基于普适计算应用的需要 ,该文讨论了扩展的证据理论方法 ,该方法采用可靠性因子评估多源证据觉察上下文信息 ;引入时效函数衡量多源证据的有效性与时间的关系 ,并将其组合到信任函数中 ,描述信任mass的时变规律 ;利用功率来度量多源证据觉察上下文信息间的相关程度 ,并通过去相关将其转化为相互独立的证据 ,扩展和完善了经典证据理论提供的方法 ,弥补了其不足之处 ,提高了不同应用场合下服务的质量 (QoS) ,确保了普适计算的服务宗旨 .利用支持普适计算模式的智能空间中的场景 ,验证了扩展的有效性 .
|
|
|
|
1 |
张翔;徐光祐;肖小玲;陶霖密;;基于觉察上下文的实时档案系统[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
2 |
张威;史殿习;;OSGi4HSI: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异构服务集成框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
3 |
吴荣泉;钱立群;;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
4 |
陆闻天;陶先平;吕建;;普适计算环境中隐私保护的研究与进展[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06)论文集[C];2006年 |
5 |
饶翔;张瞩熹;史殿习;尹刚;丁博;王怀民;;普适计算透明通信关键技术[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6 |
张磊;陈渝;史元春;;PerTester:一个可配置化的普适计算测试平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
7 |
叶剑;李锦涛;史红周;朱珍民;郭俊波;顾晓光;;面向普适计算的虚拟桌面服务系统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
8 |
;前言[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
9 |
孙正兴;;环境智能—普适计算时代的计算服务模式[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
10 |
邸锦;苗振江;杨晓晖;;基于关键词识别及主题检测的智能家庭普适计算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