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4种淡水微藻对水体重金属铅吸附特性研究

程方贝贝  甘婷婷  赵南京  殷高方  汪颖  范梦西  石朝毅  
【摘要】:以较为常见的4种淡水微藻(蛋白核小球藻、二形栅藻、铜绿微囊藻、平裂藻)为吸附剂,对比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细胞状态下4种藻对水体中典型重金属铅(Pb~(2+))的吸附特性,并筛选出对Pb~(2+)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合适藻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的4种藻对Pb~(2+)均具有快速吸附特性,在5~10 min内吸附效率即可达到最大值,并且均在培养至第3天时表现出了最好的吸附效果;其中蛋白核小球藻、二形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对Pb~(2+)的吸附性能均表现为活藻细胞要优于灭活藻细胞,但平裂藻则相反;通过对比,二形栅藻及蛋白核小球藻2种绿藻表现出更好的Pb~(2+)吸附特性,更适于水体中Pb~(2+)的吸附与富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梁英;王帅;;重金属对微藻胁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4期
2 戴圣华;用生物吸附浮选法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J];铀矿冶;2001年02期
3 李海涛;赵铖;;不同形态无机氮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及碳酸酐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环保科技;2017年03期
4 邱海源,王宪;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对常规重金属吸附的基本特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5 王树磊;陈珊;王英才;史媛;张晶;;蛋白核小球藻对4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研究[J];人民长江;2018年06期
6 刘璠;魏群;陈宇华;马湘蒙;;镉胁迫对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生理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年07期
7 卞志强;张瑾;王滔;徐晨茗;陶梦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及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9年04期
8 石瑛;杜青平;谢树莲;;1,4-二氯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9 孔庆霞,于金海;生物吸附水体重金属研究进展 [J];中国水产;2005年05期
10 田晨雪;刘明;黄开耀;蒋思文;高其双;缪文;;一株蛋白核小球藻对猪场沼液的净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18期
11 甘一如;重金属的生物吸附[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年01期
12 于雪梅;应用蛋白核小球藻监测工业废水毒性的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7年06期
13 姚丹丹;梁英辉;穆丹;李青楠;;微藻修复稻田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年07期
14 曹欣;魏群;苏苑;廖运生;金锂;;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去除效果分析[J];环境工程;2020年02期
15 罗潇宇;任垠安;高浩杰;高恩光;王应军;;2种类型多壁碳纳米管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理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06期
16 汪静;刘娅琛;曲冰;潘超;赵巳茹;;金属纳米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活性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7 郑逸;刘宪斌;褚强;;盐度对小球藻生长胁迫及氮磷利用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壮;陈景文;邱文;乔显亮;蔡喜运;葛林科;;典型纳米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倩;李祥蕾;孟范平;李永富;;酸性和高温条件下4株小球藻的生长及总脂含量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3 张倩;李祥蕾;孟范平;李永富;;酸性和高温条件下4株小球藻的生长及总脂含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4 逯娟;牛贺文;;兰州市大气降雨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夏锦梦;;土壤中重金属砷的污染及防治技术[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重金属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3)[C];2014年
7 赵兴青;王汝成;陆现彩;陆建军;胡欢;;一株抗重金属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勇;余天虹;李漾;赵志忠;;土壤重金属预测预警模型解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9 刘保峰;;土壤腐殖酸及其对重金属化学与生物行为的影响[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重金属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2014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C];2015年
11 ;重金属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2015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C];2016年
12 吴智弘;万小琼;桂恒俊;周文兵;朱端卫;;凤眼莲富集的重金属在其物理性脱水中的迁移[A];“第五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3 谢兆倩;丁凝;;赣南重金属现状评估[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年
14 鲁双凤;袁建平;王鹏;王军广;王瑞强;;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5 李磊;沈新强;;春、夏季长江口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6 李娟;唐庆;周墨;杨忠芳;侯青叶;余涛;;降雨量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行为影响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7 张莹;黄占斌;孙朋成;范生仲;;土壤重金属的固化材料研究进展[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8 唐将;;三峡库区不同介质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研究[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9 刘义新;孟丽华;齐帅;王阿楠;江玉平;;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原位固定土壤重金属的可行性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0 赵由之;张洪斌;王平;丁文慈;张燕;李麒麟;曹军骥;;海南主要河流入海口重金属元素结合态研究与生态风险评估[A];第八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暨PM_(2.5)源谱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雁冰;金属矿区及污水灌溉区抗重金属放线菌的筛选及吸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翔鹄;对虾高位池水环境养殖污染和浮游微藻生态调控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罗宇;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徐争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Nguyen Thanh Hung(阮成兴);水肥调控对保护地蔬菜富集重金属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彭阳;微藻生物材料对工业污水二价汞的脱除性能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郝建秀;黄河上游底泥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
8 张春荣;青岛市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MURWANASHYAKA Theophile;微藻异养培养用于废水脱氮除磷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11 郑禾山;利用头孢抗生素废水培养微藻制备生物吸附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2 巫小丹;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微藻生物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13 颜诚;基于微藻的沼气品位提升和沼液处理的协同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4 谢学辉;德兴铜矿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5 杜娟;重金属富集植物后处理及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16 薛超;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化学浸洗-生物吸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7 许生辉;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不同环境条件中砷的生物吸附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18 宋明明;高产油脂能源微藻筛选及其脱氮除磷与油脂积累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9 王登启;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0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晶;蛋白核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段乐怡;双酚A和壬基酚对两种微藻光合效能及生长的影响[D];暨南大学;2020年
3 杨柳;基于藻类荧光特性的PM_(2.5)生物毒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4 余宗苡;基于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高效处理富铵废水联产生物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罗潇宇;多壁碳纳米管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生理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刘广群;渤海异帽藻与共存微藻的种间竞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黄飞;蛋白核小球藻对无机砷的吸附吸收及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8年
8 韩浩;基于小球藻培养的猪场发酵沼液净化与油脂生产耦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9 朱宇轩;蛋白核小球藻膜去除Cd(Ⅱ)的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10 刘聪;蛋白核小球藻对亚砷酸盐和砷酸盐的富集和转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11 王珊珊;栅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及其机理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2 韩厚锋;微藻快速除磷影响因素及除磷途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年
13 张俊瑶;农药施用对太子河上游藻类的影响及胁迫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14 陈娇敏;蛋白核小球藻高密度培养及其处理酵母发酵废水效果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5 唐青青;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中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6 杨祎;规模化养殖微藻净化沼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7 何宝燕;重金属铬、镍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8 董凤英;抗重金属微生物的筛选、特性及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19 范彩彩;鼠尾藻对水体重金属铅、铜、锌、镉的生物吸附效应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20 王岩;极端微藻的筛选优化及其对养猪场废水高效降解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琪;“织网”捕捉水中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4年
2 记者 黄辛;一体化修复技术可消弭土壤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重金属:飞入寻常百姓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王俊宁;拿什么检测身边的重金属[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靖晓燕 申云帆;巨菌草、苎麻“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属[N];贵州日报;2020年
6 记者 卜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现华北农田大气重金属沉降量呈下降趋势[N];中国科学报;2021年
7 记者 廖艳霞;原湖铁厂重金属治理项目加速推进[N];湘潭日报;2020年
8 全媒体记者 彭玮蔚;全省关停涉重金属企业1182家[N];长沙晚报;2019年
9 通讯员 钟梅根 聂小军;分宜县 农田重金属治理显成效[N];新余日报;2019年
10 记者 莫小松;广西最严厉措施整治重金属排放[N];法制日报;2012年
11 记者 莫艳萍;广西“四个一批”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和高排放企业[N];广西日报;2012年
12 本报记者 黄永卓;广西化企涉重金属治理动真格[N];中国化工报;2012年
13 记者 李瑞莉;我市重金属企业均实现达标排放[N];泸州日报;2011年
14 记者程颖;涉重金属企业将建立排污台账[N];平顶山日报;2011年
15 本报记者 丁冬;辽宁专项整治重金属行业[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6 实习记者 范孝发;重点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N];广元日报;2010年
17 记者 李丹;今年环保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N];四川日报;2010年
18 记者 白茂槐;内蒙古8项措施并举整治重金属排放[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9 记者 周一青 实习生 于丽娟;警惕重金属乘“细”而入[N];宁夏日报;2005年
20 记者 张涛;贵州源头防治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