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

马勇  张靖岚  陈雨露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2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3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5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6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7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8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9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10 陈炳才;对我国货币政策一些问题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0年08期
11 董伟;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支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J];江南论坛;2000年04期
12 谢庆健;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3 ;货币政策面临八大挑战[J];金融经济;2000年03期
14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西安金融;2000年12期
15 谢平;货币政策不能“社会兼职”[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16 金晓斌;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及2000年展望[J];中国投资;2000年04期
17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前瞻性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01年02期
18 江其务;对货币政策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9期
19 李晓西;;金融体制改革重于货币政策改进[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3期
20 阙方平;范薇;;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翀;;关于近年来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力度的存疑[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6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刘降斌;潘慧;;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琳;赵世君;吴冰晶;;企业对外投资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反应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艳秀;;经济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比较[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10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璟怡;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刘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阎彬;观念的传播、过滤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D];外交学院;2016年
4 毕燕君;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NGUYEN TRUNG THANH(阮忠成);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理论与越南实证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6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侯超惠;论中国的货币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科;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与协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蔡永辉;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受阻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常悦;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跨国溢出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陈新鹤;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苏云丽;货币政策透明性、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冀保;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7 郑素芬;基于SHIBOR利率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郑少峰;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闫冉冉;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10 刘晓曦;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明;央行货币政策不怕争议[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林纯洁;货币政策透明度:向左,向右?[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付平;央行应加大货币政策透明度[N];金融时报;2006年
4 张昊;日本货币政策转向箭在弦上[N];金融时报;2006年
5 雪鑫理财昊然;一波三折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N];证券时报;2006年
6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刘明康:货币政策抑制物价作用有限[N];证券时报;2008年
7 东航金融 李茜;货币政策收紧或成行情见顶先兆[N];证券时报;2009年
8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哪些信号[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王宇;加息是否意味货币政策突变?[N];证券日报;2010年
10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 研究员 潘正彦;稳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如何体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