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斐济病毒属,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该病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隐蔽等主要特点。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据2009年统计,全国已经有9个南方的省市发生过,广东、广西、湖南等发生面积约500万多亩,失收面积多达10万亩。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导致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可达10-30%,尤以晚稻发病最为严重,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对该病危害的认识,掌握该病的防控技术和措施,为有效地预防该病在本地区的发生和蔓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
|
|
|
1 |
余宏斌;方海维;;桐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
2 |
陈卓;李国君;范会涛;刘家驹;毕亮;杨松;宋宝安;胡德禹;;毒氟磷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8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