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台湾电影的现代性书写

王伟  
【摘要】:在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的时代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审视台湾电影所映射的中华文化传统,揭示出蕴含其中之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台湾电影的现代性,首先体现在社会历史层面,即对民族认同、传统构建、文化想象等方面的叙事显影。而对现代性的反思之维,则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反思继承,与集体理性的亲和疏离,个体生命的审美救赎以及流行话语的建构消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民;;台湾电影人强烈抗议辅导金名额缩水[J];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02期
2 杜芮薇;;浅析台湾电影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 ;到大陆赚钱去[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4期
4 余娜;;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马聪敏;;物象·他者·原乡:台湾电影的“后海角”怀旧[J];艺术评论;2011年09期
6 零零;;“拼命三郎”魏德圣 死路走到底,总会有活路[J];东方电影;2011年08期
7 唐祎;;她·电影——十种女人,十种光影记录下的红妆丽影[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8 荣耀军;;现代性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电视话语格局[J];电影评介;2011年12期
9 王洪泉;欧孟宏;;论左翼电影对上海都市的批判[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10 赵辉;;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阮经天吕丽萍称帝封后 金马奖颁奖后风波连连[J];台声;2010年12期
11 陈远;;“水儿迢迢云儿飘” 欣赏林青霞主演的台湾电影《水云》[J];家庭影院技术;2011年09期
12 应杰;吴海清;;民间话语与人民国家的形象建构——大型歌舞《人民胜利万岁》中国家与民间艺术的现代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3 刘夏青;;由《蓝色大门》看台湾的青春电影[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14 颜纯钧;;华语电影的践行者——胡金铨和他的电影[J];当代电影;2011年08期
1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J];东方电影;2011年06期
16 贾磊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辉映下的胡金铨电影[J];当代电影;2011年08期
17 史晓丽;;从工人形象看“十七年”河北省京剧现代戏创作[J];大舞台;2011年06期
18 苏溯;;左翼电影中的都市形象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年02期
19 张琼;;台湾新电影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20 袁方然;;海角来风 绵绵有意[J];中国西部;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洪桐;;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2 薛凌;;新世纪台湾电影:变与不变[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佩盈;;试探电影《海角七号》现象之于台湾[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燕;;台湾新新电影:在艺术与商业夹缝中艰难支撑起台湾电影的一线天空[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黄式宪;;从全球化视野看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第十届“特别贡献奖”获奖演员名单及主要电影作品[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聂伟;;中国电影海外市场拓展的三重“现代性”[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陈飞宝;;论台湾后新电影和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秦燕春;;“文化遗产”对当下精神生活的启示意义——以“苏州评弹”为中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由影像本体论的悖论和演变看影视叙事的现代性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3 王艳云;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辉;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之现代性与文化认同[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超;现代进程中的空间呈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琛;漂流的中国青春[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惠雁冰;“革命样板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礼宁;论新时期国内导演对易卜生戏剧作品的现代性诠释[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2 华国栋;<流浪北京>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7年
3 呼啸;柏格森喜剧理论的现代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震;中国传统戏曲语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现代性解读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种珊;台湾电影现状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6 韩雪松;21世纪台湾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春;论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电影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瑶;新千年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唐瑞蔓;2000-2010年台湾新锐导演及其作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郑珊珊;宫崎骏:日本动漫艺术的集大成者[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博;谷底反弹:台湾名导电影梦[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乐;现实版的“马拉桑”上演[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记者 林莉丽;台湾电影展:增进了解 繁荣市场[N];中国电影报;2009年
4 刘翠霞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现实的家,记忆的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刊特约撰稿 原文泰;台湾电影,终于扬眉吐气[N];海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朱金山;2部台湾佳片今起在莆上映[N];湄洲日报;2010年
7 记者 梅蕾;李行甘当两岸“传声筒”[N];苏州日报;2010年
8 本版撰稿 荣容;万达独家承办:第一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N];中国电影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何晓诗;李行:台湾电影根植于大陆[N];中国电影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蕾 吴亚明;台湾电影:从自说自话到自醒自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