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译名之争”之诠释学视域下的解读

侯成国  
【摘要】: <正>1.导言中国礼仪之争(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是17-18世纪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上关于如何对待中国礼仪的论争。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切实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以及文化差异对理解教义所造成的巨大障碍,从而开始刻苦研习中国经典,制订了"易佛补儒"的传教策略,利用儒家经典中关于天、上帝等概念来论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学明;田丽琴;;利玛窦来华原因刍议[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2 王海鹏;;清初“礼仪之争”与基督教“伤风败俗”观念的形成[J];兰州学刊;2009年03期
3 张西平;;百年利玛窦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3期
4 王海鹏;;明清耶稣会士的中国风俗观[J];唐都学刊;2008年06期
5 刘金凤;王海鹏;;论清初“礼仪之争”中的“风俗之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李艳;;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英文化融合研究——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王苏娜;;利玛窦对儒学的理解及其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以《畸人十篇》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芳恒;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儒学理念的趋同与解构[J];中国天主教;2001年04期
9 雍正江;天崇拜传统与天主教名称的由来[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3期
10 陈义海;中西之“天”——明清之际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1 周太良;;利玛窦《天主实义》及其对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神学发展之影响——为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而作[J];中国天主教;2010年03期
12 韩月香;;晚明天主教与佛教冲突的文化蕴义——以利玛窦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3 张西平;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2期
14 贾庆军;;利玛窦对儒家本原思想之批判及其矛盾——以《天主实义》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5 ;最早在中国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J];开放时代;1987年01期
16 王雪;;明末清初陕西的天主教[J];唐都学刊;2007年01期
17 黄启臣;明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效应[J];史学集刊;1994年02期
18 张西平;《天主教要》考[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4期
19 于硕;碰撞之后是什么——《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译后谈[J];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03期
20 吴强华;从利玛窦的天主教儒学化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J];学术月刊;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严子祺;;福建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回顾和感想[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4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5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7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西平;;儒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初探[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周燕;法国耶稣会士兼“国王数学家”李明及其《中国近事报道》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亚轩;清初来华传教士马国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5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6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陈登;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刚;“回儒”和“西儒”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媛;哈尔滨市基督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郑琪;清雍正帝的天主教政策[D];郑州大学;2007年
3 赵书妍;16~18世纪的中意文化交流及其历史启示[D];河南大学;2006年
4 闻黎琴;朱宗元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陈青松;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D];暨南大学;2006年
6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玲;明末来华传教士艾儒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纪建勋;教会文献《碑记赠言合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志平;从利玛窦两次易服看耶稣会士对异质文化的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伶雅;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来蓉调研[N];成都日报;2009年
2 张鑫;拥挤的韩国“考试学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铜陵学院社会科学系 疏仁华;利玛窦传教的文化透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魏德东;利玛窦与世界城市北京[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顾钧;圣徒还是罪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7 周玉茹;基督教在元朝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邓爱红;南昌传教起风波[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米榭.康德绪(Michel Camdessus);在悬空的希望中怀抱希望[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余三乐;利玛窦墓地:历经沧桑数百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