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驻极体膜及高压静电处理甘草种子生物性状比较研究

鲍智娟  
【摘要】:以甘草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场强的驻极体膜和高压静电分别对其进行处理,观察其生物性状的变化,以探讨驻极体膜代替高压静电处理植物种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驻极体膜场强为60~90 kV/cm时处理24 h的甘草种子与对照比较,发芽率提高18.75%,幼苗干重提高24.17%,种子电解质渗出率下降24.51%,叶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30.97%,65.20%,13.89%,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增加24.35%,干旱处理幼苗相对失水率下降55.56%。上述结果与高压静电最佳处理产生的效果相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鲍智娟;;驻极体膜对小麦、甘草种子活力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3期
2 梁新华;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及CAT活性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4年03期
3 苏希孟;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1994年05期
4 杨建梅;;甘草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田茂忠,孙子亮;甘草种子处理方法[J];中药材;1994年10期
6 杨发林,李克昌,胡崇礼;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7 郑丽华;;寒地甘草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04期
8 郑凌世;;玉门垦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9 及华;甘草人工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0年S1期
10 孙广林;;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05期
11 陈震,赵杨景,林绮;不同成熟度甘草种子的发芽试验[J];中药材;1992年07期
12 淡红梅;李静;李先恩;李健强;;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07期
13 刘玉玲;;甘草育苗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种子世界;2007年08期
14 刘兴华;冯轲;邵锋;白金贵;;甘草高密度种植技术[J];中国种业;2008年09期
15 马平平;;甘草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年13期
16 李泽相;;18种药材种子播前处理方法[J];农村新技术;2011年07期
17 张连义,郭莉珍,塞音吉亚,刘书燕,李秀华,张德英;甘草种子发芽检验标准的确定[J];内蒙古草业;2002年01期
18 高中强;;甘草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2003年07期
19 郭肖颖;李布青;吴李君;;复合植物营养元素抗旱保水剂的研制及其在甘草栽培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20 王朴荣;;甘草人工种植技术[J];中国种业;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王文全;万春阳;李卫东;魏胜利;马丽娟;;钼对甘草幼苗产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潘惠霞;程争鸣;尹林克;;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晓瑾;石明辉;贾晓光;朱鸿博;夏国强;韩亮;;低能离子注入甘草生物效应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本华;李成华;;静电场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5 方媛;于海宁;程曦;路洁;彭励;;增强UV-B辐射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熊建平;马超;李锦兰;方运良;谢胜;;高压静电诱导黄瓜基因突变(性变)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祥胜;;低能离子束介导枸杞基因转化甘草技术参数的研究[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祥胜;;低能离子注入提高甘草抗逆性的初步研究[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征荣;许月英;;静电处理种子及苗期水分胁迫对冰草幼苗中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祥胜;;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的当代刺激效应和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韬;氨基酸外运系统MsiAR在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和其宿主甘草初期信号交流中的生态学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丛靖宇;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婷;三种药用甘草遗传多样性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包金龙;甘草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与悬浮细胞中活性成分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佳佳;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滤料对悬浮细菌颗粒的过滤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 良;甘草的繁殖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2 赵喜进 赵帅;一年之计在于春 购种买秧要认真[N];陕西科技报;2007年
3 赵喜进 赵帅;春季购种买秧要谨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宫光前;甘草涨价凸显需求危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安国市中药材研究协会 赵帅 赵喜进;中药材市场动态及种植展望[N];山东科技报;2010年
6 飞猪;自己的主板自己洗[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周洲;盐池:甘草重生[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保定安国市林业局 许东方 安国市宋固农研会 邢彦军;中药材:今年种植热点及栽培要点(下)[N];河北农民报;2007年
9 沈学友;PO包装材料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8年
10 ;趁热批发[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