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环境激励的混凝土梁式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姜浩  乔丽  
【摘要】:本文针对时域方法只需实测响应信号的特点,对基于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自然激励技术(NExT)、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进行详细讨论,并针对两种算法的特点,将其结合形成NExT/ERA时域联合算法,使之有效识别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并建立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数值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绍明;混凝土工程缺陷的超声检测计算程序[J];四川水利;1998年05期
2 杜永峰;张博;李慧;周晶;;基于随机子空间识别的损伤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3 常虹;殷琨;林涛;;环境激励下工作模态参数识别[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4 陈新;周济;余俊;;组合结构结合部动态参数的实验识别方法[J];实验力学;1993年04期
5 朱长春,何彩英,张景绘;建筑物抗震安全性评估专家系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6 孟昭秦,何林,刘仕军;结构损伤线性及非线性特征谱模式识别及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周尚志;王丽华;徐泽沛;;钢筋混凝土桩断裂损伤的一种识别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01期
8 姚军;李书进;廉鹏;;基于ARMA方法的建筑结构参数识别[J];技术与市场;2010年12期
9 梁成;;多自由度系统激振试验的参数识别[J];工程力学;1986年02期
10 冉兴龙;渭南市潜水水流数值模型参数识别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11 陈健云;王建有;;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复合参数识别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12 于德介;宋健伟;彭泽民;徐燕申;;一种机械结构结合面动力学参数识别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2期
13 李守巨,刘迎曦,王登刚,陈昌林,李正国;岩石和混凝土材料参数识别的修正高斯-牛顿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14 徐丽;易伟建;吴高烈;;混凝土框架柱刚度变化识别的应变模态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年03期
15 纪华;郑璐石;;岩体力学参数反演的模拟退火支持向量机方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6 姜谙男;梁冰;;基于粒子群支持向量机的三维含水层渗流参数反馈识别[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17 常虹;窦立军;殷琨;;基于环境激励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比较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8 姜浩;乔丽;;基于随机减量技术的混凝土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9 梁成;李世温;;建筑物在非共振状态下的动力参数识别[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5年04期
20 袁开先;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岩体质量综合评价的一个BASIC程序[J];四川水力发电;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建;陈太聪;;节段施工过程中基于随机分析的参数识别新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2 唐驾时;刘光栋;;非线性结构振动参数时域识别的优化方法[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3 黄蔚;刘迎曦;;一种非线性参数识别的实用方法[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4 翟东武;朱晞;;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5 盛克苏;朱钢;彭少民;;非线性框架结构系统识别[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6 王旭辉;夏建军;张晓亮;燕达;;DeST中VRF模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傅浩军;黄金枝;何广民;;沉井工程非决定性时变系统的动态优化控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8 雷鹰;刘亚辉;李涛;徐志谦;;输入与输出部分观测情况下的结构局部损伤诊断方法[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许斌;刘崇武;;基于光纤光栅宏应变模态的损伤识别[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10 李华军;杨和振;;海洋平台结构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清华;地基、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系统参数识别理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增荣;层状动力地基、贮仓结构、层状地基—贮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参数识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9年
3 王建有;测试信息不完备下结构物理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卓;网壳结构参数识别技术和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徐士代;环境激励下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东南大学;2006年
7 刘锡军;结构损伤综合诊断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杨万庆;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姚运仕;双频合成振动压实方法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任宜春;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昌庆;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建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秦鹏;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动力试验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陈志为;基于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结构异常检验[D];福州大学;2006年
4 汪新明;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建模及参数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占善新;盾构机密封舱渣土非线性本构模型参数反演[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奇;密肋壁板结构参数识别及动力复合反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常青;填充墙框架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高健;基于模态参数的工程结构损伤识别[D];东南大学;2006年
9 薛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钢框架结构参数识别研究及其高等稳定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闰淼;MR阻尼器的有限元仿真与模型参数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