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

【摘要】: <正>作为天然气家族的新成员,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不可估量。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降低开发成本,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必经之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大伟;;我国页岩气探采与利用路径思考[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2 周庆凡;;世界页岩气资源量最新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3 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吴松涛;苏玲;董大忠;李新景;;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4 ;能源知识[J];中外能源;2011年08期
5 天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构造震旦系勘探获重大发现[J];天然气工业;2011年08期
6 刘加利;;河北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分析[J];河北煤炭;2011年03期
7 白兆华;时保宏;左学敏;;页岩气及其聚集机理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1年03期
8 王晶;钟成旭;李正;;华蓥山构造北倾末端飞仙关组储层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9 刘双莲;陆黄生;;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J];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10 刘小溪;;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远景[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1 赵鹏飞;余杰;杨磊;;页岩气储量评价方法[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7期
12 姚锦其;赵友方;李大德;颜自给;;氡气测量圈定油气藏边界[J];矿产与地质;2011年03期
13 范明;何治亮;李志明;俞凌杰;张文涛;刘伟新;蒋小琼;;碳酸盐岩溶蚀窗的形成及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14 李勇;鲍志东;张贵生;余波;刘远洋;陈俊;;川北阆中—南部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15 吴小奇;黄士鹏;廖凤蓉;李振生;;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及侏罗系煤成气碳同位素组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4期
16 赵勇;杨海波;;页岩气开发现状及成功开发页岩气的关键因素[J];中外能源;2011年07期
17 王鹏万;陈子炓;贺训云;李娴静;马立桥;徐政语;董庸;黄羚;;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18 吴蕾;;黔北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2期
19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的生烃条件[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7期
20 何仕碧;戴鸿鸣;王建;;四川盆地宣汉—达州地区下沙溪庙段储层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3 于汇津;李庆阳;;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地层与地热的关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王兰生;李宗银;张鉴;谢邦华;陈盛吉;李子荣;唐涤;;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高含硫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滕吉文;杨辉;张洪双;张雪梅;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的发生与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和动力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王永栋;傅碧宏;谢小平;李罡;杨小菊;倪庆;田宁;;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陆相侏罗系:地层格架及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东升;田荣和;;四川盆地盐卤水及其中溴碘硼锂钾的形成和富集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1号)[C];1985年
8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公开出版物[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10 许向宁;王兰生;袁永旭;;四川盆地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防灾减灾[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振瑞;遵义—綦江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评价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侃;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平;川东—雪峰褶皱逆冲带的弧形构造及长江中游袭夺—反向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袁海锋;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汪华;四川盆地中西部中三叠统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高红灿;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孙玮;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婷;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之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冷雪霜;页岩气赋存与渗流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蒲泊伶;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张维宸;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胡罡;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屈燕微;四川盆地主要密度界面正、反演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陆晓芳;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西北大学;2011年
9 高金尉;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动力学背景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黎建;建南地区上三叠—下侏罗统页岩气勘探潜力和方向[D];长江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言;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刘娟;全国首个页岩气项目在綦江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鑫轶;勘探页岩气不可照搬美国模式[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徐沛宇;第二批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或于四季度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王立彬;新型能源页岩气正式实施开发[N];中国能源报;2009年
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杨玉峰;页岩气开发牵动能源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9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使美国“天然气化”了[N];中国能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