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碳排放与气候变暖的谎言

牛笛  
【摘要】: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之间并无科学有效的联系,在工业革命前、人类产生前甚至其他星球都存在暖化现象。全球气候暖化的说法本身也不可靠,它被人为夸大和恶化了。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暖化是发达国家捏造出来用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的工具。要在低碳经济时代争取主动必须掌握碳排放交易权即碳币的交易规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军;牟晓新;;试论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 李立峰;;近期气候变暖对全球生物代谢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3 亓化俭;高凤杰;;浅谈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7期
4 高峰;;它们即将消失……——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地理大变化[J];青苹果;2010年07期
5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史永博;;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6 冯昭奎;;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J];同舟共进;2011年08期
7 吴克;;沈阳沈北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8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9 丁一汇;;干旱、洪水和寒冬:适应气候变化和地球工程[J];科学中国人;2011年15期
10 陈亮;林翎;;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标准化;2010年08期
11 张雪芹;孙杨;郑度;毛炜峄;;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12 王鹤龄;王润元;张强;牛俊义;吕晓东;;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13 宋艳玲;刘波;钟海玲;;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4期
14 翁国玲;贾晓静;;提高预报地表气温长期变化的一个方法[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15 何玲;阳景舟;;气候变暖与永州柑桔规划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16 曹文振;;“气候变化”问题剖析[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17 李明春;马永忠;黄英华;;气候变暖对建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8 李勇;杨晓光;张海林;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Ⅶ.气候变暖对中国柑桔种植界限及冻害风险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9 张宗磊;缪启龙;王喜林;;江苏省GEF项目区气候变暖的农业效应[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年02期
20 柳红;司志华;靳增亮;王先芸;;近40年淄川区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裕良;马琳;;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王淑香;;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茅于轼;;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A];低碳经济与能源市场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许孟会;;气候变暖对河南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张翠英;;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凤海;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宋佃星;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乾红;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原;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牛强;局部人为热释放效应与气温变化关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文岩;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D];兰州大学;2011年
2 蒋晓武;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周丽静;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志伟;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贾建英;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王珂;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甘恢运;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苏明峰;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李强;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及机理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康淑媛;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福明 袁军宝;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N];联合日报;2009年
2 张静;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纪爱玲;应对气候变暖 碳捕获技术受追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石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记者 齐芳;气候变暖是真的吗?[N];光明日报;2010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苏杨;关于气候变暖的三个话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世纪使命:让地球早日摆脱“亚健康”[N];杭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9 钱铮;气候变暖加速土中碳进入大气[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韩建军;起用“减排”代言人,显新政府重视气候变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