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南部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摘要】:正 区内寒武系前人很少研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间,经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的工作,划分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统张夏组、当十组。下统石桥组、馒头组。一九六五年安素兰对区内的青沟子、咋子、双安屯及通化等地的寒武系作了较详细的剖面研究,提出本区碱厂组存在的可能性。一九七三年以后我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测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在浑江市幅及集安县幅地质调查后进行了建阶工作,划分了十七个化石带、七个阶、一个组。
|
|
|
|
1 |
罗惠麟;;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J];地质学报;1984年02期 |
2 |
杨应章;;陕西山阳一带寒武系划分与对比[J];陕西地质;1989年01期 |
3 |
罗惠麟;;滇西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J];云南地质;1985年01期 |
4 |
武爽;麻清莉;胡争辉;;辽东半岛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环境[J];资源与产业;2008年01期 |
5 |
林焕令;王俊庚;刘义仁;;贵州松桃、铜仁及湖南泸溪一带寒武纪地层[J];地层学杂志;1966年01期 |
6 |
周志毅;袁金良;张正华;吴孝儒;尹恭正;;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分类和对比[J];地层学杂志;1980年04期 |
7 |
成汉钧
,高启标
,王中文
,张永义
,袁效齐
,丁蔚军;陕西西乡的寒武纪地层层序并论地层单位“组”“阶”的关系[J];地层学杂志;1980年03期 |
8 |
石新增;朱乃文;许良久;欧祥喜;曲森;王洪瑜;程远学;马云国;;吉林省南部复兴村寒武系碱厂组Redlichia的确定及其意义[J];吉林地质;1986年01期 |
9 |
杨欣德;;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葛屯组、寒武系大林子组及碱厂组沉积相分析[J];国土资源;1988年02期 |
10 |
朱兆玲;项礼文;章森桂;刘书才;雒昆利;杜圣贤;梁宗伟;;寒武系崮山阶三叶虫生物地层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2007年02期 |
11 |
石新增;;吉林省南部寒武系非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J];地质通报;1991年02期 |
12 |
严海麒,裴玉华,云辉;河南汝州寒武纪地层的多重划分[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年03期 |
13 |
张文堂
,朱兆玲
,伍鸿基
,袁金良
,沈后
,姚宝琦
,罗坤泉
,王旭萍;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的寒武纪地层[J];地层学杂志;1980年02期 |
14 |
李才;吴彦旺;王明;杨韩涛;;青藏高原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研究重大进展——冈底斯地区寒武系和泛非造山不整合的发现[J];地质通报;2010年12期 |
15 |
刘春莲;俞剑华;方一亭;刘怀宝;;湖南桃源、慈利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含笔石地层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16 |
刘书才
,刘怀书;山东泰安大汶口寒武纪地层新观察[J];地层学杂志;1985年03期 |
17 |
彭善池;;华南斜坡相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研究回顾并论我国南、北方寒武系的对比[J];古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
18 |
计文化;陈守建;赵振明;李荣社;何世平;王超;;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申扎一带寒武系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
19 |
项礼文;豫西中寒武世的三叶虫化石[J];古生物学报;1962年03期 |
20 |
尹恭正;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J];贵州地质;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