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灰关联熵分析法考察再生沥青的感温性能
【摘要】: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笔者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分析了再生沥青化学组成与其感温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这种方法克服了灰色关联分析中的不足,对如何改善沥青感温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避免了盲目性,并通过对再生剂进行富芳处理,验证了上述结论。
|
|
|
|
1 |
陆菊春,郑君君,程鸿群;基于灰关联熵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协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0年02期 |
2 |
何玲;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在城市交通环境噪声研究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1期 |
3 |
李邃;江可申;郑兵云;;新兴产业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序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2期 |
4 |
韩国文;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等级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0期 |
5 |
畅建霞,黄强,王义民,薛小杰;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11期 |
6 |
陆小成;;政策执行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的方向判别与机制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
7 |
李柏洲;朱晓霞;;基于耗散与灰关联熵的RIS演化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6期 |
8 |
景保峰;唐琮沅;;区域物流需求的灰关联熵分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8期 |
9 |
付超;安国庆;;变压器的故障诊断与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0期 |
10 |
刘丙军,邵东国,阳书敏,曹卫锋;基于灰关联熵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模型和方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
11 |
谷国锋,张秀英;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2 |
戴洪刚;梁虹;黄法苏;贺中华;;基于灰关联熵的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演化趋势的探讨——以贵阳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
13 |
王英;朱珂君;;FDI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序度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12期 |
14 |
周冬梅;裴丽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机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34期 |
15 |
M.Sedgley
,C.M.Annells
,施金生;‘Hass’鳄梨开花和座果的感温性[J];亚热带植物科学;1983年02期 |
16 |
;早稻品种的温光反应和丰产特性[J];气象科技;1976年S1期 |
17 |
刘建慧;拓展的灰关联熵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年03期 |
18 |
米娜,姚克敏;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9 |
高咏玲;杨浩;;基于灰关联熵的重庆运输结构实证分析[J];综合运输;2006年03期 |
20 |
吕贞龙;徐寿军;庄恒扬;;作物发育温度非线性效应Beta模型的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