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化:探索不同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和空间集聚

梁文泉  陆铭  
【摘要】:在城市里,具有高、低技能的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够互相促进对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考察中国城市的技能分布及变化情况,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高技能劳动力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它会促进城市工资提升、人口增加。其次,大城市会促进技能互补,使得大城市中不仅有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同时向大城市集聚。最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城市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其背后原因是高技能偏向性的落户政策导致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受限,这不利于提升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张慧慧;徐力恒;;高技能劳动力对服务业企业增加值的影响——基于技能偏向型生产函数的异质性分析[J];技术经济;2021年08期
2 刘晔;王若宇;薛德升;曾经元;;中国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年08期
3 林成涛;蔡志楠;孙伟增;;限购政策对高技能劳动力择业的影响——以清华大学毕业生为例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01期
4 王蓉;夏晓华;黄桂田;;技能异质性劳动力选择性集聚的学习交流效应与地区生产效率——来自制造业微观企业的证据[J];经济科学;2022年01期
5 滕瑜;迟睿;;服务贸易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服务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2期
6 刘晨阳;曹以伦;;外资企业技术授权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来自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11期
7 任志成;张二震;;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欧晓静;李红;;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21年04期
9 程盈莹;赵素萍;;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6年02期
10 陈强远;梁琦;;技术比较优势、劳动力知识溢出与转型经济体城镇化[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11 Gary Willmott;李玉静;;通过国家劳动力技能资格制度培养高技能劳动力——新加坡的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6期
12 踪家峰;周亮;;大城市支付了更高的工资吗?[J];经济学(季刊);2015年04期
13 宁光杰;林子亮;;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组织变革与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J];经济研究;2014年08期
14 黎诗扬;朱华晟;丁玥;;国际贸易对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地级市的数据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9年10期
15 周启良;范红忠;;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西北人口;2021年02期
16 杨雪;魏洪英;;就业稳定性与收入差异:影响东北三省劳动力外流的动因分析[J];人口学刊;2016年06期
17 严维石;;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J];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楠;我国劳动力极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邵文波;资本信息化与劳动力需求变化[D];南开大学;2015年
3 唐东波;中国的贸易开放、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黄宁;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8年
6 冯其云;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变动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4年
7 仲崇峰;FDI影响我国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周礼;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6年
9 代鹏;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0 李春梅;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其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曌懿;逆向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
2 干宫川;高技能劳动力短缺与技术创新[D];山东大学;2013年
3 薛磊;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20年
4 杨彦旻;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与地方收入差距变化[D];复旦大学;2014年
5 田刘敏;技术进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21年
6 龚珏珺;房价、劳动力技能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D];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7 张彪;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极化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1年
8 张青;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就业结构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晶莹;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
10 邝颖颖;要素市场扭曲、技术进步对我国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1 陈晓华;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2 符迪贤;异质劳动力流动与工业经济空间集聚[D];兰州财经大学;2016年
13 李雅;中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口的就业效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
14 崔宏杨;房价对高技能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1年
15 朱婷婷;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年
16 陆利丽;工资结构视角下劳动力相对供求研究述评[D];浙江大学;2007年
17 管华意;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作用及其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1年
18 卜京;信息技术、营商环境与技能劳动力就业[D];南京大学;2020年
19 廖丰;外包对中国工业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6年
20 周龙;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王月;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N];中国青年报;2016年
2 记者 周轩千;麦肯锡:高技能劳动力供应短缺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N];上海金融报;2012年
3 记者 杨川梅;亚行:创新是亚洲稳就业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波;既要“抢”还要“留” “抢人大战”不能避重就轻[N];中国产经新闻;2018年
5 李欣 本报记者 廖姝;主动献智出力 给力创新驱动发展[N];绵阳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赵海娟;解决就业应从改善教育入手[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悠然;美国劳动者处境更加严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8 记者 杨召奎;报告显示劳动力技能供需错配现象日益凸显[N];工人日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