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热态试验研究方法综述
【摘要】:燃烧器是煤粉锅炉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的性能关系到煤粉燃烧程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采用热态试验方法研究燃烧器的性能,获得的数据对于开发高效低氮煤粉燃烧器更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从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煤粉燃烧各热态试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所,对于火焰温度测量,热电偶测温操作简易、便捷,但精确度不高,且只能同时单点测温,对火焰扰动较大;抽气式高温测温准确度较热电偶高,但操作复杂,对气流易造成干扰;光谱法有足够的精确度,对火焰扰动较小,可同时多点测量,能进行三维温度场重建,但相较于热电偶测温法和抽气式高温测温法,光谱法操作复杂、造价高。对于气固相采集,冷却取样法是准确采集燃烧器内煤粉燃烧烟气实时成分的常用手段,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因而水冷式取样法是应用最广的取样方法; XPS和灰示踪法均为煤粉燃烧过程中测量煤焦样品化学组成的常用方法,均可定量分析固体煤焦样品,但两者检测重点不同,XPS主要分析化学官能团组成,灰示踪法着重分析其元素组成、计算煤转化率等; XPS操作较繁琐,灰示踪法操作简单。对于气体样品的检测和分析,电化学检测法和红外检测法均可测量多种气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红外检测法检测范围更广;溶液吸收法适用于检测NH3和HCN浓度,但由于测量中不易捕捉、较为繁琐,且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工程应用较少。在现场测量时,尽可能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或多次测量,以规避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通过多种测量方法可建立煤粉燃烧器热态下三维温度场、三维气氛场等,多维度研究煤粉的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过程,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治理污染,对于新型高效低氮燃烧器的开发以及煤粉工业锅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徐旭常;先进的低污染煤粉燃烧技术[J];煤炭转化;1994年03期 |
2 |
李瑶;张生军;徐婕;陈刚;杨小彦;卫鹏程;李恒;;我国煤粉燃烧技术进展[J];广州化工;2019年24期 |
3 |
邢宁宁;赵蔚琳;刘宗明;;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06期 |
4 |
高绪东;朱光俊;;滴管炉内煤粉燃烧数值模拟[J];能源与节能;2016年11期 |
5 |
邢春礼,秦裕琨;气流分配和浓缩比对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6 |
邢春礼,杨明新,秦裕琨;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流动问题的研究[J];动力工程;1996年02期 |
7 |
孙辉;胡燕华;边妙莲;陈士朝;马冬阳;;二次废料对煤粉燃烧行为的影响及动力学研究[J];煤炭转化;2016年04期 |
8 |
赵虹,杨建国,常爱英,凌柏林,郑航,冯国华,翁善勇,周永刚;煤粉燃烧稳定性指数的建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
9 |
樊俊杰,金晶,钟海卿,陈占军;煤粉燃烧时NO_x析出规律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5年03期 |
10 |
徐建国;煤粉燃烧特性的判别方法[J];华北电力技术;1998年11期 |
11 |
姜秀民,李巨斌,邱健荣;超细化煤粉燃烧特性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12 |
刘林华,余其铮,阮立明,谈和平;煤粉燃烧产物的辐射特性[J];动力工程;1996年06期 |
13 |
刘煜;陈思龙;闫凯;;低氧气氛下煤粉燃烧特性及动力学[J];锅炉技术;2020年01期 |
14 |
公旭中;郭占成;王志;;煤质特性对CeO_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
15 |
张海飞,张薇;煤粉燃烧技术新发展概述[J];工业炉;2004年02期 |
16 |
徐丰,浦以康,赵烈,贾复;球形封闭容器内一个简单的煤粉燃烧爆炸模型[J];爆炸与冲击;1998年02期 |
17 |
马理军,马春艳,李王旬,马理杰,郭瑞萍;锅炉煤粉燃烧装置的改造[J];煤气与热力;2000年04期 |
18 |
马晓茜,张笑冰,周国良,卢苇;单角煤粉炉中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