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差异化股权制衡度、行业异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证据

李双燕  苗进  
【摘要】:在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中,由于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不同,其股权制衡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且该效果也会随行业而变化。本文区分国有类和非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证研究了差异化股权制衡度对两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公司治理制衡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混合主体制衡度能促进生产率的提升,混合主体深入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两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下有显著差异。分行业考察发现,在垄断行业中,公司治理制衡度的提高能促进生产率的提升,而混合主体制衡度对生产率影响不显著。混合主体深入度对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只存在于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在竞争行业中,三类股权制衡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接近总体样本结论。在公益类行业中,公司治理制衡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混合主体制衡度对生产率有负向影响,混合主体深入度与生产率的"U"型关系只在非国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呈现。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制定混合所有制分层分类改革的政策时,应视行业差异与企业性质不同,设计恰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适度把握混合主体的多样性与深入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2 李兴华;秦建群;孙亮;;经营环境、治理结构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1期
3 祝侃,于忠军,盛力;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的发展[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罗朝阳;李雪松;;金融周期、全要素生产率与债券违约[J];经济管理;2020年02期
5 盛明泉;张娅楠;胡之逊;;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6 刘一蓓;刘洪伟;;资产专用性、融资模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7 熊鑫;;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23期
8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9 俞萍萍;廖利兵;;外资并购会提高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09期
10 王宗光;杜涛;;陕西中小企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29期
11 邓正炜;;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深化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9年24期
12 程虹;刘芸;李唐;;使用国际标准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01期
13 李丹丹;王平田;;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亏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14 徐宏毅;石茜;;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2004~2013[J];武汉金融;2015年06期
15 宗庆庆;周亚虹;;内生情形下企业研发对生产率作用评估[J];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06期
16 简泽;徐扬;李玉花;黄莹珊;;生产率困境的形成与治理机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J];管理世界;202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杨俊仙;周洁;;组织资本、横截面收益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A];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4 谢运博;;研发投资促进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吗?[A];第十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6年
5 伏开放;陈志祥;;生产率具有疲劳效应的生产库存优化[A];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徐长生;陈亚会;覃飞;;法律执行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王才鼎;;企业管理人员的生产率问题研究[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8 郭琪;贺灿飞;;研发动态、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经验研究[A];第五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9 戴昌钧;徐华;傅磊;;岗位工作元素和知识工作特征的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杨丹;;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分析及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2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肖敏;知识工作生产率的多属性效用测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王丽丽;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山东大学;2010年
6 范丽霞;中国乡镇企业增长与效率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周茂;中国企业生产率与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9 张福明;企业成长与生产率、盈利能力的动态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方方;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琲;跨国并购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年
2 薛红芳;长三角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3 杨茜;信息技术投资与生产率改善[D];重庆大学;2015年
4 孙立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趋同分析:来自跨国的证据[D];湖南大学;2010年
5 冯娜;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年
6 李汉;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瞿晨;外资并购影响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及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年
8 胡波;激励机制、工作倦怠与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9 陈会琳;信息技术对知识工作生产率影响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武勉;生产率异质性、出口与企业创新行为[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让公司“更聪明”[N];金融时报;2019年
2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3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全要素生产率高低决定企业能否“走出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刘友存;生产率成为Stelco公司新总裁关注的焦点[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禹洋;生产率提升将带来经济繁荣[N];经济日报;2014年
6 杨红英;提高车间生产率亦有妙招[N];中国工业报;2010年
7 见习记者 李云帆;生产率提升成民企生死之战[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刘启铭;士气等于三倍生产率[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9 记者 周敢普;进行生产率竞争力与创新分析[N];科技日报;2006年
10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组织业务资深领导 陆建熙(James Root)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组织业务主席 石教立(Stephen Shih);当今商业环境需要不同的世界观[N];中国保险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