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培养中的两种利益取向——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
【摘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外在利益取向是比较明显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研究方向和课题的选择等,主要着眼于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前景。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和毕业条件的设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唯论文论或论文至上论。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也有要求。这种外在利益取向不仅不利于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和培养杰出人才,而且还可能导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风险。内在利益是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到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感和满足感。内在利益是不可化约的,是为他性与自为性以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直接统一。内在利益取向应当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对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应当增加内在利益的权重,完善对课题研究失败的考核评价机制。探讨研究生教育的利益取向问题,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