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小麦的高产途径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商讨

【摘要】: <正> 小麦的产量决定于穗数和穗重两方面,后者又包括穗粒数与千粒重两者。其中穗数主要决定于群体,而穗重则主要决定于个体。因而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包含着群体个体两方面,必须两者协调,才能高产。群体个体,穗数穗重,是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而,而矛盾是绝对的,主要表现在两者成一定的负相关上。生产上要兼顾到群体个体、穗数穗重两个方面,决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但同时又不能不有所侧重,或以“穗多取胜”,或以“穗重取胜”,前者偏重于发展群体,而后者偏重于发展个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一仕;建始县金星七队小麦高产的经验[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9期
2 谢维岳;施好拔节肥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12期
3 卢良恕;南方小麦增产的主要技术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4 蔡修帮,谢福祥,张广思,杨四军;千斤小麦的节约栽培[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5 陆炳章;苕麦间作留种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5期
6 王鹄生;小麦夏播在生态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初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年01期
7 刘发,刘英华;黑河地区小麦与草木樨间作的若干技术问题[J];土壤通报;1980年03期
8 计钟程;三江平原小麦不孕及其防治[J];土壤通报;1980年06期
9 刘厚培;桃源县小麦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其增产途径[J];资源科学;1980年02期
10 柳怀信;小麦施磷细菌肥料效果显著[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庆树;;小麦病毒种类及真菌传小麦病毒病研究进展[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潘跃东;;禾谷丝核菌胞外酶的产生及其对小麦作用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爱国;游树立;;选育小麦多抗新品种 探索高产稳产新路子[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马鸿翔;盛炳成;戴子林;陈秀兰;顾军;;草莓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5 李长松;朱汉城;;菜豆病毒病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6 黄瑞恒;李晋生;张艳敏;石云素;;拔节期土壤水分对杂交小麦叶片生理特性和根呼吸的影响(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7 王美云;赵明;赵松山;;影响小麦高温快速杀雄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8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小麦小穗的离体培养[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9 马兴林;梁振兴;;小麦分蘖发生、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10 王纪华;王树安;梁希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粒型小麦结实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建荣;小麦赤霉病菌与寄主小麦的互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刘伟华;几丁质酶(Chitinase)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侯文胜;优化三种遗传转化体系创造转抗虫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种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李爱丽;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姜涛;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6 韩榕;He-Ne激光对小麦增强UV-B辐射损伤的修复效应及机理[D];西北大学;2002年
7 李斯深;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8 王旭东;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9 朱振东;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10 谢晓东;小麦杂交当代和亲本自交种子发育早期的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明;小麦耐盐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鲍海滢;小麦核不育基因Ms2的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3 海棠;干旱地区优良牧草的引种筛选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翠茹;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RAPD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5 王坚钢;水稻品种有关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D];扬州大学;2001年
6 张传胜;籼型水稻品种有关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D];扬州大学;2001年
7 付立忠;寒地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张劲松;干旱条件下小麦叶面喷施6-BA和KT对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徐仲均;施肥对土壤中稀土形态、有效性影响及稀土在小麦中分布和积累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赵虹;小麦基因枪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导入[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辛;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于忠岭;利用味精废水生产B1生物农药获成功[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张洪涛;全自动快速高产酿醋机问世[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吃全麦活得更长[N];北京日报;2000年
5 柯普;粮食作物的卫星遥感估产[N];兵团日报(汉);2000年
6 罗启军 宋红花;七十七团减负落到实处[N];兵团日报(汉);2000年
7 周树炜;地膜污染问题不容忽视[N];中国包装报;2000年
8 上海中西集团公司 曹树球;面对WTO:农药行业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化工报;2000年
9 东伟;小麦胚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N];中国化工报;2000年
10 杨卫生;新乡麦播期病虫害发生[N];中国气象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